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新规将实施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1年09月22日   阅读:

近99%的中国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中国前十强只占市场份额的13%,外资种子企业垄断了70%的市场。
针对过度依赖“洋种子”的失衡局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行业准入,9月25日起,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
然而,大幅提高对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以及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过高要求,又使得种业的行业门槛大大提高,对种子企业的生存造成短期内的巨大压力,预计全国将有80%以上从事杂交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从市场退出。
提高准入门槛
目前全国持证种子经营企业8700多家,种子零售商超过10万家,但是国内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仅有200多家,而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仅有95家。我国种子企业“多、散、小”,产业聚集度依然较低,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积累十分有限,专业化程度不高,创新、研发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弱。
《办法》重新设定了种子市场的准入门槛。《办法》规定,将经营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进出口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还要求这些企业有固定的育种人员、育种机构和工作经费,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通过审定的品种等。
  同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种子企业必须具有包括仪器设备、检验室面积、仓库面积等在内的固定资产,这些规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注册、抽逃注册资金的现象。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表示,《办法》提高了行业门槛,将会加速行业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此次办法或使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被并购或退出种业市场的情况,行业内龙头公司份额将扩大。分析人士认为,中小种子企业退出市场后,这些都将对龙头公司大幅提高市场份额、实现盈利规模的扩大构成重大利好。
加速种业整合
一直以来,洋种子占据我国种业很大市场份额,外资控股的种子公司给我国较大的种子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国内种子企业在资金、技术、品种、人才等方面均与国外企业存有不小的差距。
2010年年报显示,上市种业企业收入规模均值6.15亿元,最大的刚刚超过10亿元。而美国孟山都的业务包括玉米、大豆、蔬菜种子等领域,业务遍布66个国家,2010年总收入105亿美元,其中种子及相关产品收入达76亿美元。全球种业10强公司在世界种子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达35%,我国前10强种业企业同期只占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的0.8%。
“《办法》将逐渐改变种业市场份额大多由外资企业垄断的格局。”宋杰凝表示,新《办法》将加速我国种业企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大部分资源将集中于行业龙头企业手中,这将有利于我国企业提升实力,抢占市场份额,使目前依赖洋种子的现状有所改善。
规范竞争格局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不发达,要看他的农业是否发达。统计数据表明,虽然我国粮食单产水平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但是比起发达国家的粮食单产水平,差距还很大。
“我国如果按人均产出水平的话,就更少了。”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认为,种子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成本就会提高很多,就不利于我们的农业经济发展。
业内分析预计,未来5—10年,我国粮价将高出国际市场1—2倍,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将高于国际市场,而高成本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显著问题。
农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加大农业资本投入是我国促进农业生产的唯一途径。以国家的种子战略为例,国家对大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幅提高,一系列整顿市场秩序,淘汰小企业补贴大企业的政策细则陆续得以落实。
马文峰认为,《办法》将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集中度提高了,形成市场竞争格局,价格自然就能降下来了。但是也要防止形成个别企业的过度垄断,只要不垄断,谁来做都可以。如果一旦产品垄断市场,种子价格就会比较高,必然使得农业成本提高不少。需要尽快形成一个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