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登录 注册
温室大棚里,一株株番茄藤蔓间,零星能看到黄色的花朵正在绽放。与普通番茄花有雄蕊和雌蕊不同,这里的番茄花雄蕊开裂、花粉败育,只有雌蕊(柱头)裸露在外——这是育种中经常使用的雄性不育系亲本。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行走其间,精准地识别出花朵,机械臂伸出,轻轻…
记者7月21日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主导的“大麦+大豆”复种模式实现关键技术熟化与大面积推广,为突破寒地农业资源约束开辟了新路径。 日前,哈尔滨市双城区示范基地大麦青贮喜获丰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主持人、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
日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推出生物育种领域首个自主科学发现系统“丰登·基因科学家”。该系统基于首个种业大模型“丰登”研发,能模拟分子生物学家自主开展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在它的辅助下,科研人员在主粮作物…
2020年6月7日,侯三元(左)和方智远院士在甘蓝繁种基地合影。 受访者供图 农民在白菜种子繁育基地干活。 李培献 摄 农民收获洋葱头,准备来年栽种繁育洋葱种子。 赵晓战 摄 方智远院士常说:“育种侯三元不如我,繁种我不如他。” …
近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2025年水稻、玉米、大豆“一喷多促”技术意见,建议各地 抓住关键时期、关键节点,组织开展“一喷多促”,应对中后期的高温、干旱、病虫害等威胁,促进主粮稳产增收。 水稻 “立秋”刚过,东北和西南地区一…
这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带领的智能育种攻关团队将生物技术(BT)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首次提出作物—机器人协同设计理念的写照。通过基因编辑重新设计作物花型,快速精准创制“机器人友好”的结构型雄性不育系,再运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吉…
“十四五”期间我国涌现出大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科技日报重磅推出我最心动的“十四五”硬核成果征集展示活动一起来看↓↓↓
农业农村部发布第933号公告,决定自2025年9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本级实施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核发等18项行政审批事项,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行政审批专用章。
2025年7月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签发2025年第3号农业农村部令,公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农业农村部法规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对《决定》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95%以上的蔬菜种子外销,畅销全国28个省市,远销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用一粒种子链接世界。多年来,平罗以制种产业为抓手,全力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好种子在宁夏,平罗种子种天下”的口号越发响亮。目前,全县制种面积超8万亩,种子年产量超2100万公斤,产值超4亿元,涵…
作为推动玉米产业升级的实践窗口今年通州主会场特设玉米新品种智慧展示评价活动鲜食玉米优良新品种地展及品鉴周活动转基因玉米新性状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