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武汉市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及机械化采收现场会在蔡甸区侏儒街成功举行
来源:   2011年05月28日   阅读:

513,全市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及机械化采收现场会在蔡甸区侏儒街举行,市农业局杨普社总农艺师、农科院杨保国总农艺师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先到侏儒街新帮村农富达合作社实地参观了马铃薯新品种中薯三号及中薯一号进行了测产,实测中薯三号折合亩产2239公斤,中薯一号折合亩产882.5公斤,较中薯一号增产达60%。在今年天气干旱的条件下,中薯三号仍然取得了不错的产量,充分体现了其抗逆能力强的特点。在机械化采收现场,项目组现场演示了中型和小型两种采收情况及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情况。

参观完采收现场后,随即蔬菜所所长汪志红主持召开了全市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及机械化采收工作座谈会。马铃薯项目负责人,展示中心主任龙启炎同志汇报了湖北省及武汉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情况。马铃薯项目是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学忙主抓的一个促进我市远城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市农科院、农业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于201011月成立了“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领导小组”。由农科院院长谭本忠同志亲任领导小组组长,林处发、杨普社任副组长,主要成员有杨晓红、王火明、刘绍银、覃守俊、汪志红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恰逢60年一遇的大旱,马铃薯从播种到采收整个栽培过程中一直处于缺水干旱状态。项目组根据当前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制定实施了有效的技术方案,使“中薯三号”马铃薯引种、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成功,产量翻番。随后,蔡甸区农业局肖局长对发展马铃薯产业进行了经验介绍。

市农科院杨保国总农艺师用“种”、“种”、“收”三个字总结了今天参加会议的体会:一是“品种”,在考察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后,了解到新品种适应性较强、较抗瘠薄和干旱、产量高,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增加农民收入,就大胆地引进这样优质品种;二是“种植”,项目组根据种植情况,及时调整种植技术方案,提倡地膜覆盖、强调病虫防治、进行合理施肥,种植工作卓有成效;三是“采收”,项目组先后购买了马铃薯播种机、马铃薯杀秧机和马铃薯收获机,调动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帮助种植户及时进行机械化采收。

最后,市农业局杨普社总农艺师发表讲话。他指出,今天的马铃薯现场会是蔬菜所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具体行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马铃薯产业对提高我市远城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同时充分肯定了马铃薯产业所取得的成效。一是新品种优势明显;二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引进的技术成熟,省力省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三是找到了春季结构调整的出路,马铃薯是替代小麦的好作物。马铃薯工作是2011年农业投标项目的亮点,很有成效。

他强调,马铃薯工作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技术问题;二是投入大的问题;三是市场问题。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扎实推进今年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二是要站在“三省”的角度开展技术攻关;三是要做好示范,给周围农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参加会议的还有市农业局计财处、科教处,市农机办、市农技推广站、市农科院科教处、计财处、菜科所、农机化所负责任人,各区农业局分管负责人,各区马铃薯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代表以及马铃薯项目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