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政策动向 >> 内容阅读
儋州市市委书记:推进"三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17日   阅读:

 大力推进“三化”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争取短期内取得突破,又着眼长远,多做一些打基础、于长远发展有利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有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当地实际的正确工作思路,并在实际工作中一以贯之、坚持不懈。2003年,信州市委针对产业结构极度不合理(56:14:30)的情况,提出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城镇化为突破口,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和力争实现财政收入“一年止滑回升,二年正常增长,三年快速增长”的奋斗目标。三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经济工作一年一个台阶,运行轨迹从低迷不振、下滑探底进入了攀升爬高、打开上升空间的轨道。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4%,扭转了财政收入连续几年下滑的被动局面,首次实现近几年来的正增长;2004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首次实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2005年1—7月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1%,进入了快车道。目前儋州正处在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发展机制,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实现“三化”并举,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中等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全力推进工业化,走工业兴市之路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所以必须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儋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好工业发展规划,加强工业发展宏观指导。加快发展工业,要科学地做好区域工业发展规划,规范有序地发展工业,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想到哪做到哪,客商要在哪里上项目就在那里上项目,更不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儋州的工业发展要发挥地处西部工业走廊核心地段的优势,依托洋浦,围绕洋浦大工业项目来规划配套服务项目;以洋浦——那大公路为轴线,两边布局,形成那洋产业带(即一线五区),重点抓好“三都、峨蔓石化、浆纸、仓储工业区,本棠重化工工业区,东成橡胶加工工业区,那大出口路段木器加工及城区高新技术工业区,白马井水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区等“五区”的规划。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调整工业布局,确保工业规范有序发展。      立足比较优势,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必须结合本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促使区域内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因此;要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工业化的战略重点,抢抓当前洋浦大工业项目上马加速的机遇,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石化、浆纸、重化工、橡胶、制糖和建材等优势产业;发挥儋州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等近农工业,形成具有儋州特色的工业结构,提高县域工业的产业层次,增强县域工业的竞争力。同时,要精心策划项目,高度重视;项目的开发储备工作,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化。      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整按照“抓大扶小”的方针,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引导资本积累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强势企业,通过扩产增量、产业创新、装备更新等办法,扶持一批产值超亿元企业和超十亿元企业;加快木棠不锈钢、鑫本锋木板厂、温州造船厂、生物质能热电厂、环保餐具厂等工业项目建设。2002年全市没有一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3年有了两家,2004年达到四家,今年力争达到6至8家,2006年要争取出现十亿元的企业,2010年要争取出现超50亿元、百亿元级企业,打造一批企业“航母”。      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工业园区是促进县级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要重点抓好木棠、美扶、白马井三个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要按照产业性质和产业内在联系要求,将产业或相近的关联产业安排到同一园区,配套发展,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工业经济板块,使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增长极。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发挥城镇的聚集带动作用      城镇化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第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按照“提高市区,培育中心,辐射周边、整体推进”的思路,突出品位提升和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以战略眼光规划城镇。推进城镇化,规划要先行。要按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生活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辐射功能强劲的城市布局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那大城区控制性评规,重点抓好兰洋、两院、西联三个组团的控制性规划,那大城区街道景观设计,木棠镇、白马井镇、中和镇以及那洋产业带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市规划建设体系。使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加快那大城区建设。儋州的城镇化要以那大城区为龙头,加速开发新城区,适度改造老城区,建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形成琼西经济文化中心。要按照“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优化”标准,改建和新修城区主干道路,扩大城区规模;要通过建设火车站物流中心、文化北大型物业小区、创新商业文化广场、佳景商业广场、海南中学东坡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院)、三甲医院等项目,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以远山近水、湖光山色、冷热奇泉、世外桃源为特色,加快兰洋艾曼达温泉度假酒店的建设步伐,同时做好光村银滩滨海度假酒店(五星级)的控制性规划,争取明年开工建设,突破信州旅游没有龙头的困境;要彻底禁止城市中的宅基地建设,搞好街景规划和设计,强化精品意识,力求做到一街一种基本色彩,一街一种基本建筑造型,一街一种绿化美化格调,一街一种灯光亮化。同时,要突出抓好白马井、木棠、东成等中心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要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坚决杜绝违规建设行为。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推进城镇化,必须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经营好土地资本;集约化经营土地,做好“以地生财”这篇大文章,实现以地建城、以地活城、以地兴城;要经营好无形资产,对政府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盘活,变无形资产为建设资金,做到以城养城、以城拓城。      三、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当前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困难。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必须按照“围绕工业抓调整,围绕龙头抓规模,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增收抓服务”的思路,扎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      围绕工业抓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一年多一年少始终是困扰农业发展的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农业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围绕工业抓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儋州的资源优势,做好特色文章,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发展发展海洋渔业、畜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打造儋州农产品品牌。要依托海洋资源,进一步调整渔业结构,重点发展深海捕捞和浅海养殖,大力扶持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努力实现由海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要利用国家无规定动物疾病区示范区的优势,推广“百头千户”、“千头百户”、“千只千户”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业。当前要抓好温氏集团种猪场、孵化厂、饲料厂和黄泥沟12万头JBC养猪项目上马投产,年内新增50户百头养猪大户、10户千头养猪大户和500户千只养鸡户。加快发展橡胶、甘蔗、热带水果、优质林木等热带高效农业,利用“全国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品牌,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发展“品牌农业”。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的主要载体和依托,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的进程、质量和效果。农业靠千家万户闯市场是死路一条,只有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闯市场才有现实性。要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发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有竞争力和示范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经形成成信橡胶加工、温氏养殖、南华糖业、珠联冷冻厂等四家产值过亿元的的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地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鼓励龙头企业走基地化、标准化生产路子,发展订单农业,使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产业化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育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培育壮大新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企业带头、能人牵头、农口服务部门参与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要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加大教育特别是技能培训的力度,加强对成年农民的科学文化、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村农民转变择业观念,组织引导和帮助农民到外地打工、创业或从事季节性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切实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现代经济的竞争,首先是环境的竞争。过去儋州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但衙门作风,“吃拿卡要”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把2003年作为投资软环境治理年,2003年二月成立了儋州市行政服务监督中心,先后两次召开全市投资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五次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并在全市开展了投资环境建设大讨论,全市初步形成了善待投资者、善待企业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200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项目138个,引进资金10.8亿元,其中,2003年引进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两家,结束了儋州无亿元企业的历史;现全市产值超五千万元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4家。三年共建设项105个(包括新建、续建、扩建项目),建成投产的有63个,正在兴建42个。从儋州市近几年来的发展实践;我们切实感受到,正是因为我们加大了投资环境建设的力度,才有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要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树立“三个理念”,做到“五个提供”。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政府要从社会的控制者转变成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为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服务市场上作的意识,服务企业,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牢固树立“三个理念”,做到“五个提供”。“三个理念”是:顾客是企业的“上帝”;企业是政府的“上帝”,企业好政府就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让投资者发财,求儋州发展。“五个提供”是:为投资者提供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快捷便利的办事渠道、周到有效的协调服务、整洁优美的周边环境、公平公正的竞争条件。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儋州市委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制,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承诺限时制”;健全“窗口”办文制,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全面推行“绿卡”制度,构筑外商投资低成本发展平台;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灵活变通的关系,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灵活变通,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能变通的,一定要变通,能兼容的,一定要兼容,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对设卡、设障;干扰企业发展,甚至“吃拿卡要”;刁难投资者的,要坚决查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困难是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城经济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儋州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着力打一好“四张牌”;。引好洋浦牌,依托洋浦大港口、大工业项目引进配套项目;打好西部工业走廊牌,发挥区位优势,千方百计引进项目;打好高科技园区牌;利用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两院”,引进农业高科技项目;打好生态文化牌;利用儋州生态、人文优势;引进旅游项目。要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和方式;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区域合作;完善网上招商,推进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提高招商引资效能。另外,要重视项目引进实效,在着力引进高科技、高税收、环保型项目的同时,注重引进品牌、管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使我市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招商引资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加强项目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招商工作,要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工期短、竣工快、见效早。同时,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解决民营企业注册难、融资难、经营难、法律保障难等突出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我市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