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裂果的主要表现 1.顶裂果。果实脐部及其周围果皮开裂(即菜农所指的笑果或破肚子),有时果实胎座组织及种子随果皮外翻裸露,受害果实很难看,几乎完全失去商品价值。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造成,有时柱头受到机械损伤也可造成。 2.纹裂果。生产中,纹裂果又分为三种类型。 3.纵裂果。果实侧面有一条由果柄处向果顶部走向的弥合线,轻者在线条上出现小裂口,重者形成大裂口,有时胎座、种子外露。 二、裂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番茄裂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为几下几种。 1.品种影响。一般来说,果皮薄、果实圆形的大型果容易出现裂果,而果皮厚、高圆形的属抗裂品种。因此在生产中选择品种非常关键,一定要选择皮厚、耐储运的品种。 2.用肥不当造成的裂果。果实生长期需要大量的钾肥,与此同时氮肥的需求量降低,而此时如果大量施用氮肥而忽略钾肥用量,会造成果实钾素缺乏还会影响作物对钙、硼元素的吸收。如番茄柿脐部裂果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矿质元素缺乏。因此在果实生长期为防止矿质元素供应失调,应该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增施钾肥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肥料养分。一般来说,钾肥的施用量为氮肥的 2倍即可。 3.土壤水分含量与空气湿度的剧烈变化影响造成的裂果。有些菜农在番茄生育前期为防止植株徒长采取控水措施,而在进入结果期后又采用肥水猛攻的措施促进果实发育,在这种肥水充足的条件下,番茄果肉生长速度快,果皮相对生长速度慢也是造成裂果的主要原因。 4.气候变化导致的裂果。高温天气容易造成果实裂果,因为高温天气情况下,棚内温度升高,植株蒸腾作用加快,果实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引起果皮受伤,甚至导致日烧,这些细小的伤害在遇到潮湿的棚内温度时,果皮表面会聚集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会通过那些伤处渗入果肉内,致使果肉细胞膨胀,当果肉细胞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果皮就会以伤处为中心发生膨裂。 5.激素使用不当造成的裂果。早春番茄难坐果,过度加大点花药浓度,激素使用量增加,致使番茄出现裂果。 6.缺硼造成的裂果。硼元素缺乏也是造成番茄裂果的一个原因。可于开花结果期喷洒硼砂补充硼元素,防止因缺硼造成的番茄裂果。 7.人工操作不当造成的裂果。蔬菜日常生产和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了增加棚内通风透光性,提高果实的着色程度而过度疏除叶片。只留上部几片叶片,下部的叶片一概疏除,功能叶片不足,制造的光合产物不足,果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表现裂果现象。所以对生产中没有病虫害、没有黄斑的叶片,不能过早打掉,因为这些叶片仍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体。另外,留果过量也会导致番茄出现裂果。一般来说,每穗果实留三四个果即可,有些菜农为了增加产量,每穗果实上留5—6个果,留果过多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易裂果。 8.用药不合理造成的裂果。有些菜农为防治一种病害,任意增加用药浓度,用药过重影响了果皮的生长速度,造成番茄裂果。另外,喷药时温度过高,药液挥发快,致使果面残留的药液浓度迅速变大,在药物的刺激下,果皮也容易产生裂口,形成裂口。因此在生产中配药时不可随意增加用药浓度,要按照农药的酸碱性,科学复配,还要注意喷药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九时到十一时或下午,番茄果面消露后进行。 三、防治方法 1、选择抗裂品种,巴宝丽、芬迪、北农优冠、贝尼、京冠七号等品种。 2、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保水力与透水力,促进根系生长,缓冲土壤水分带来的剧烈变化。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使田间土壤保持湿润,防止土壤过湿或者过干,特别要防止久旱后过湿,合理密植,科学整枝,使果实隐蔽在枝叶间,方盒子阳光直晒。 4、及时采收。采收前15-20天用1%氯化钙溶液喷洒毒药,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止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