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害200问 - 马铃薯病害20
| 回答公司:  添加时间:09年12月08日  点击数: |
二十、马铃薯病害
194、马铃薯早疫病都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叶片和块茎都可染病。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纶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块茎染病,产生褐色稍凹陷圆形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该病近年上升趋势,其为害有的不亚于晚疫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干燥的田块种植,增施腐熟有机肥。发病前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95、马铃薯晚疫病都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深绿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颈部或叶柄染病,产生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易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严格剔除病薯。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田间积水,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驱霜微乳剂1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绿得宝悬乳剂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96、马铃薯干腐病都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纶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肉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状。
防治方法 :使用的种薯要严格挑选,避免种间传染。加强田间管理,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 1℃~4℃,发现病、烂薯及时挑除。
197、马铃薯炭疽病都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叶片染病后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根坏死,病株易拔出。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东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颗粒状菌核。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病残体。农事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造成伤口,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高湿条件出现。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诺田微乳剂2000倍液、或15%胜炭微乳剂2000倍液、或25%胜唐乳油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98、马铃薯疮痂病都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薯块表面先发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病斑处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使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如春薯1号、春薯5号、春薯2号等。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多施腐熟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及时浇水。
199、马铃薯环腐病都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分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枯斑形:多在植物复叶的顶上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黄绿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上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肉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块茎发病:切开薯块可见皮层内现环纹或弧环死部,故称环腐,经储藏块茎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部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
防治方法 :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播前剔除病薯。把种薯先放进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凉种,不断剔除烂薯,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出病株,携出田外集中处理。发病初期喷洒25%唯它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或30%绿得宝悬乳剂500倍液,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00、马铃薯软腐病都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茎及块茎。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颈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在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部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拔出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侵染源。避免大水漫灌。发病初期喷洒25%唯它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或30%绿得宝悬乳剂500倍液,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