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日前,梧桐街道城西村野鸡饲养户朱小龙的700羽“锦凤”野鸡搭上卡车“组团”进军杭州。看着满载野鸡的卡车缓缓驶出养鸡场,朱小龙露出了欣喜之色。像朱小龙一样,近年来我市从事特种养殖的农民在品种不断更新的同时,效益也越来越好。
2005年3月,石门镇年轻农民朱小龙在梧桐街道城西村租用6亩土地建造20余间养鸡房,不远千里从江西引进2000羽“锦凤”野鸡。从此,开始了他野鸡家养的饲养之路,朱小龙也因此成为我市第一个尝试野鸡家养的农民。谈及当初选择养殖野鸡,朱小龙颇有见地地说:“我们这里地处平原地带,野货相对较少。野鸡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蛮高,想想在桐乡吃一只正宗土鸡都很难,更何况是野鸡了。”经过4个月的精心饲养,自8月中旬开始,首批2000羽野鸡正式上市销售。然而,由于销路打不开,野鸡一时成了愁卖品。但朱小龙并不因此而气馁,还是多方联系销路;去嘉兴、上杭州,经过20余天的推销并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首批野鸡已销售一空,还拥有了长期客户。
在河山镇含村现代农业示范区,记者看到24个养殖棚,每个棚里都用枯枝覆盖着,四周用石棉瓦围着,环境相当简陋。谁会想到就在这不起眼的地方,饲养着每公斤销售价格达1万余元的林蛙。林蛙适合生存的环境本在北方,怎样让南方的环境接近北方呢?林蛙养殖户顾丁泉经过1年多时间的摸索,终于解决了难题。顾丁泉利用树枝、人工水池仿照森林环境,已成功模拟了林蛙的生存环境。同时,解决了饲料问题,并且在预防林蛙天敌上,也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林蛙的市场前景,顾丁泉更是充满信心。他这样告诉记者:“林蛙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前景都非常广阔,销售价格也相当可观。到2006年11月,我饲养的林蛙可以逐步上市。按照目前的养殖情况,初步估计产值在50万元左右。”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特种畜禽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宽广。我市部分农民正是瞄准了该市场发展的潜力,及时转变观念,从传统养殖转向特种养殖,又从特种养殖中寻找新的花样,从而走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陆高杰 通讯员:沈志成 王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