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 农村旧貌换新颜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2月25日   阅读:

新华网   新华社海口2月24日电(记者卜云彤)海南省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已经过五年多实践。到2005年底,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建成文明生态村53000多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22.8%。海南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要把文明生态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创建载体,力争“十一五”期间文明生态村达到全省自然村的一半以上。   文明生态村大大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文明生态村建设,一开始就坚持从海南农村的实际出发,选择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从突击清除历史遗留的陈年垃圾,建垃圾箱、沼气池,到硬化道路,植树种草,这一系列措施改变了往日农村脏乱差的状况。记者近日在海口市演丰镇、文昌市美柳村、琼海市文屯村等文明生态村看到,这些村庄农民的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道通畅、绿树环绕、环境整洁、清风扑面。目前许多文明生态村已经成为农家乐的旅游景点,据不完全统计,自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先后有来自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内北京、黑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市的900多个参观旅游团队、6万多名游客参观了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省各市县、各乡村结合实际,把创建活动与调整种养结构、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很多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新招术、新门道。特别是充分利用海南光热条件优越,沼气产气率高的优势,推广建设了16万多个新型猪圈、厕所、燃气灶“三联通”沼气池,既净化了环境,节约了能源,保护了植被,又有力带动了畜牧业,产出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正在形成一条适应海南特点、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许多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大种椰子、槟榔、胡椒、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模式,如临高县松梅村“沼气+养猪+经济作物”的小庭院大产业模式、琼海市边沟村“文明生态村+科技村”模式、白沙黎族自治县发展橡胶、藤竹、南药、茶叶等山区特色经济的“文明生态村+专业村”模式等等。   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一些农民不卫生、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增强了农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特别是在创建活动中,海南各部门各市县整合力量,组织理论下乡、科技下乡、文艺下乡、卫生下乡,加强了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积极建设农村宣传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普法教育,开展“告别陋习,珍爱家园,保护家园”“无毒村”“计划生育先进村”“五好家庭”“美在农家”等创建活动,改变了农民的一些落后习俗,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遵纪守法的、讲求科学的、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越来越多了,吸毒的、赌博的、打架斗殴的以及搞封建迷信的越来越少了。在文明生态村中,安居乐业、安定祥和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深入农村,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各项创建工作,带头捐款捐物,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走家串户,组织农民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千方百计为农民寻找致富门路,推广实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时时处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广大农民群众也从创建文明生态村带来的新变化中,亲身感受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增强了对党和政府、对党员干部的信任。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威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