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湘5年内村村通公路 路到家门口农民买回致富车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2月19日   阅读:

湖南在线     “‘曹满哥’又换新车了!”春节刚过,这样一则“新闻”在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光明村不胫而走。   “曹满哥”名叫曹树林,30多岁,是光明村中洞组农民。前几年,一心想发家致富的他,花了几万块钱买了一台农用车,在村里跑运输,把农民种的蔬菜运到镇上去卖,为乡亲们换回一些日常用品和城里人的新鲜“玩意儿”。然而,没过一年,曹树林就把农用车卖掉了,买回一辆摩托车,原因是:路不好走,毁车,耗油,成本高,背不起。   让“曹满哥”心烦的那条路,是光明村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一条用于运河沙的简易砂石路,经历了几次山洪冲击,已经面目全非,坑坑洼洼,雨天一片泥泞,别说开车,就连人走在上面都很费力。   由于没有一条好路,过去的光明村,被老百姓称作“光头村”,农民们种的蔬菜、瓜果运不出去,都烂在了地里,全村1600多人只好世世代代过着“稻谷加稻草”的日子,人均年收入仅300多元,集体经济更是一片空白。去年上半年,区委书记首建中在调研中了解到光明村群众对改善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的强烈愿望,当即决定派工作队进驻光明村,为光明村修建一条高标准的道路而进行线路勘测论证、协调田土纠纷、募集资金等工作。在工作队和全村40多名党员的带动下,乡亲们纷纷投工投劳,不到3个月时间,一条投资60多万元、两公里长的高标准通村水泥路就竣工了。   30多年“行路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今年春节前夕通车那天,“曹满哥”高兴得像个孩子,在自家门前放了好几挂鞭炮。没几天,他就把摩托车卖掉,又重新买回了一台崭新的货车。他说,要重新拾回致富的“老本行”。   通车那天,光明村宋家三组农民宋渊承也特别高兴。今年51岁的他,是村里有名的西瓜种植户,过去路不好走,他种的西瓜从村里拖出去,还没出村,车上的西瓜就被颠烂了不少,每一车都要损失上千元,他只好逐年减少种植面积。现在路通了,他准备在2006年扩大西瓜种植面积,还准备另外种植几亩丝瓜、红菜,让这些绿色蔬菜早日“走”上城里人的餐桌。   “这条路可是条开放路、富民路和顺心路!”村支书冯健苏告诉记者,由于交通方便了,外面的“凤凰”纷纷飞到光明村来落户了,由外地客商投资的黑山羊养殖基地、木材加工厂已经签订了意向合同,一开春就可以正式签约和实施了。此外,村里还规划了300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可增收400元,集体经济可增加2万元。“光明村有了‘光明路’,农民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冯健苏高兴地说。   五年内村村通公路   本报2月18日讯(记者 李治通讯员邹立新)记者今天从交通部门获悉,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将转向农村,今后5年内,将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我省今年将开始“十一五”期农村公路的建设。到2010年,计划建设通乡沥青(水泥)路7000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7.6万公里,行政村通达工程约1万公里。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7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无论是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都应当特别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当薄弱,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一项农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得民心的基础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同时,要加强水、电、通讯等方面的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努力增加投入。同时,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发动和带领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一件一件具体的事做起。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