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2005年粮食15大特点 2006年粮食12大趋势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18日   阅读:

一、2005年我国粮食出现15大特点            1. 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2004年,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系于农村的关键时刻,新一届中央领导把“一号文件”重新锁定农村工作,主题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预计达到了创纪录的4.84亿吨,增幅4%以上。原因是单产提高弥补了农耕土地流失造成的损失,粮食平均单产达到了创纪录的4.6吨/公顷。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说明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已经从种植面积的扩张转移到了农耕技术的发展。2004年、2005年两年粮食产量增产500亿公斤。江苏兴化再次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大市(县),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5万吨,比上年增加15万吨,全市的粮食优质品种率已达90%以上。            2.农产品出口有望创历史新高            200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克服口蹄疫、禽流感等疫情和孔雀石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1-11月,农产品实现出口总额2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9.3%。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逆差额为1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1.6%。预计全年出口将达到2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十五初期的160亿美元,增长65.6%。其中,园艺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玉米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我国对韩国、欧盟市场出口增势良好,对中东、独联体和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山东等主要出口地区增势较好,吉林、新疆等地增长迅猛,出口增幅超过50%。            3. 黄大豆2号合约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10月10日,修改完善后的黄大豆2号合约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次黄大豆2号合约的修改遵循的原则是与现货市场接轨、保证足够的可供交割量、指标简洁性和交割商品储存的安全性,完全参照大豆国际贸易标准对现行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的一些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力求反映我国油用大豆市场的实际情况。经过修改后,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以粗脂肪含量为指标体系,将与以纯粮率为指标体系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形成合理市场分工,将以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承担起服务企业经营和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重任。          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修改解决了合约定位和功能定位两个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更加贴近现货市场,合约质量指标更加贴近现货贸易合同条款,便于更多的大豆加工、贸易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有效回避大豆原料采购和国际贸易中的价格风险,将大大提高现货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对黄大豆2号期货的活跃及其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国内企业回避国际市场风险、提升我国在大豆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有着积极的作用。            4. 以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为主题的2005年世界粮食日纪念大会举行            国家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16日在云南省曲靖市举行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纪念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作为2005年世界粮食日主题。2005年世界粮食日选择“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为主题,强调了不同文化对全球农业做出的积极贡献,认为不同文化国家之间开展真正的对话是解决全球贫困和环境恶化问题的先决条件。对于在粮食安全和农业方面面临类似难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主题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些不同文化国家之间的对话是它们彼此分享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重要途径。            5.深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            粮食消费由数量型消费升级为质量型消费,以“放心粮油”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农村粮油市场,是粮食行业十分重要的阵地,放心粮油进农村,是粮油事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粮油行业大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县级粮食部门的工作重点,是粮油企业的新增长点。          2005年2月,商务部发出《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提出: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选择部分县市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农家店”,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重点是搞好农村粮油销售网点建设。2005年以来,许多企业大力发展农村销售网点,取得较好效果。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对22个放心粮油企业调查,2005年上半年共新增销售网点577个,销往农村的放心粮油比去年同期增长23.4%。            6.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资料,全国亿元以以上粮食交易市场有60个,1-9月交易额达到218.46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元,粮食商品交易市场开展交易创新、管理升级成为这一年的主题。          (1)全国第一家稻米电子交易市场12月22日在大连保税区正式开市,这填补了国内空白的稻米流通电子交易平台,采用现代电子商务手段替代传统的稻米现货交易形式,将逐步使大连成为我国东北粳稻(米)的“交易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与物流中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优质粳稻(米)的主产区,国内90%的晚粳稻都产自东北。          (2)11月21日,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交易中心将全面实现“全球采购,广州集散”。该项目以配合广州市政府打造粮食难进激基地为目标,立足广州,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副社长线圈,以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作为次中心圈,以整个东南亚作为辐射的外围圈,通过建设专业的粮食物流中心、交易中心、加工中心、储藏中心、配送中心及粮食专用码头,实现从运输、储藏、加工、监测、交易、集散、配送的粮食一条龙运作,从而成为华南地区物流模式最先进、储藏配套设施最完善、交易方式最齐全的粮食交易中心。            7.国家投资13亿资金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            国家发改委近三年连续安排13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建设,推进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档升级,加快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国农产品品种多、规格复杂,多年来一直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和技术处理标准/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债项目的事实,使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机制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初步建立,进入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初步保障。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粮食行业建立33个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200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分别以《关于统一建立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复函》(劳动厅函[2005]229号)、《关于统一建立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函》(劳动厅函[2005]364号),准粮食行业建立33个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首批职业技能鉴定站涉及22个省(区、市)粮食系统有关单位和3个有关中央企业。            按照《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33个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将被授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核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和《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标牌,并在国家粮食局职业技能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具体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9.2005年以来粮食价格逐月回落带动CPI的整体下行            2005年CPI增幅低于2%为1.8%,食品价格涨幅较小是CPI通胀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粮食、食品价格大幅下降,新涨价因素趋稳,短期内带动物价下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本轮物价上涨的主因,2005年以来粮食价格逐月回落,1-9月粮食价格上涨1.9%,回落26.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引起食品价格下降,而食品价格占CPI的35%左右。在新涨价因素有限的情况,食品价格大幅下降,必然带动CPI的整体下行。但是这一现象只会对2005年的物价水平有较大影响,随着粮食价格趋稳、波动见效,价格基数降低,今后一个时期物价涨幅仍会保持适当水平。            10.禽流感对粮食饲料加工流通有一定影响            豆粕是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养鸡业对豆粕的消费占整个养殖业豆粕消费量的近一半。国内最近豆类期货价格的跌幅较大,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下游需求疲软,禽流感疫情并非主要原因。目前豆粕和大豆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新豆上市造成的季节性的下跌。            虽然国内一些地方发生了禽流感疫情,但是由于控制措施得当,到目前为止疫情还没有对豆粕市场造成过大的影响,全国各地的豆粕市场比较平稳。另外,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准备了充分的消毒药品,所以目前禽流感病毒只是对饲料的生产有一定影响,饲料的订货量相对减少。            11.粮食产销会十分活跃            10月27日,我国规模最大的粮食产销对接洽谈会--2005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有7个主销区省市和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国有粮食企业、农垦企业和社会多元经营主体,黑龙江省的700多家企业参加了这一活动。此次洽谈会由黑龙江省粮食局与京、津、沪、苏、浙、闽、滇等7省市粮食局联合主办。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与南方主销区间的粮食产销对接合作日趋巩固。此外,郑州小麦交易会已形成品牌,“郑小麦”价格对市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通过举办多种全国性或地区性粮食交易会等多种形式,衔接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产销活动,促进了粮食订单生产的发展。2005年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订单面积达3.3亿亩,占粮食生产总面积的21.2%,比上年增加7200多万亩。            12.中国期货交易额5年来首现负增长            中国期货交易额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新一轮快速增长,几乎年年刷新历史纪录。但2005年期货交易额在上一年基础上有所回落,为近5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尽管如此,2005年交易额仅次于2004年,仍为历史上的次高点。根据三家期货交易所的最新统计资料,截至12月20日,2005年全国期货市场总交易量为30678.23万手、总交易额为122139.68亿元,分别比2004年全年增长0.38%和-16.88%。            13.世界粮食计划署于年底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12月15日,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詹姆斯·莫里斯在北京表示,该署将于2005年年底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世界粮食计划署对中国长达25年的粮食援助画上了句号。从2006年起,中国将彻底告别接受外国粮食援助的历史。            14.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28个            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全年农业税减免共减轻农民负担约220亿元。截止2005年底,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28个,河北、山东、云南3省也按中央要求降低农业税率到2%以下;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全面取消了牧业税;同时,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积极推进,按所在地政策同步减免农(牧)业税。            15.粮食理论研究继续受到人们重视            4月9日至10日,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粮食市场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为“粮食形势与粮食价格”。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粮食市场论坛4日在郑州开幕,本次论坛主题是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供求形势。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与中国粮食商会、湖南省粮经学会、大连商品交易所四家联合,于9月15日至17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了“全国规避粮油贸易风险专题”研讨会;此外还有较多的研讨会相继举办;《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连续第3年按期出版。   二、2006年我国粮食12大趋势展望            1.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业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这将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2.2006年“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但连续三年粮食增长具有一定难度,据经验性预计,两年增产1000亿斤,历史上有过三次,不是奇迹,但连续三年增产,从1984年以来就没有出现过。198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两年增产1000亿斤已有两次,1990年比1988年增1043亿斤,1996年比1994年增1189亿斤。但第三年都是减产的情况。2006年要打破“两年增一年减”的“小周期”,实现连续三年增产的压力很大,但是2006年粮食生产预期目标为4.8亿吨。            其条件:(1)国家出台的“三补二减免”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将继续执行,且扶持力度有所加大;(2)2005年秋冬播种粮食作物面积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3.2亿亩比上年增加400万亩,增幅1.3%。安徽、山东、河北、江苏、河南等小麦主产省播种面积均有增加,优质小麦播种面积继续扩大,西北地区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和江汉大部土壤墒情适宜,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3)粮食价格虽有下降,但粮食价格总体上仍保持在正常水平,种粮效益基本合理,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从粮食需求分析,2004-2005年粮食增产约4500万吨,当年产需缺口已经缩小。            3.2006年粮食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生产供给看,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际间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保证产需平衡的压力长期存在。         (1)粮食当年产需仍有较大缺口。按2005年粮食产量4.8亿吨,2006年粮食消费量4.95亿吨计算,产需缺口量比上年有所缩小,但仍达0.15亿吨。          (2)品种结构矛盾仍很突出。预计2005年稻谷产量0.182亿吨,小麦0.0972亿吨,玉米0.1342亿吨。与2006年消费量比较,稻谷、小麦和大豆当年产需缺口分别为0.013亿吨、0.008亿吨和0.02亿吨,玉米产大于需。          (3)国际市场粮源不稳。据预测,2005年世界粮食产量比上年减产3.4%,粮食库存比上年下降7.2%,粮食库消比由上年23%下降到21.4%。粮食消费需求的总体看法是,需求增长是刚性的,今后每年将以0.005亿吨左右的速度递增。稻米、小麦等主要口粮需求将稳定增加,必须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国际市场只能作为品种调剂。            4.实现粮食稳定发展,面临三大问题:(1)保持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长期不变,并不断完善和强化。(2)要切实转变粮食生产的增长方式,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大科技兴粮力度。(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确保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运行,保证农民种粮有利可图。(4)要正确引导粮食加工转化,鼓励发展畜牧业。            5.要想办法解决“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2005年,中央财政已有55亿元投向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主产区对全国粮食生产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5%,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因此,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帮助主产区卸掉“包袱”;农业投资和项目要向主产区集中,帮助主产区加快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把粮食生产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6.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2005年12月31日国家粮食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的意见》,重申了“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的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的变化趋势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固然重要,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包括与此相关的粮食物流体系、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则是更为关键的。现有的粮食商流市场相对缺乏活力,存在较多政策性的因素,无序的场外交易严重影响了商流市场的发展,现有的粮食物流市场层次较低,市场功能单一。粮食期货市场功能将会进一步提高。            7.粮食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的出现,粮食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粮食食品安全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放心粮油进居民户将成为一种受社会欢迎的放心工程。随之中国粮食安全理论将继续受到人们的关注。            8.玉米消费将拉动玉米价格上升。2006年玉米将拥有一个好的年份,价格上可以乐观。(1)禽流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上半年饲料养殖业会有一次恢复性发展;(2)400万吨玉米出口配额发布;(3)工业玉米消费快速发展,工业玉米消费增长很快,不仅可以制作淀粉糖、燃料乙醇,而且工业玉米消费正在向化工领域扩展,包括用玉米生产化工醇和玉米塑料等。工业玉米快速增长,使中国正由玉米净出口国向玉米净进口国转化,这将支持玉米价格上一个新台阶。            9.科技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十五”期间,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43%增加到2005年的48%,净增长5%。2005年,我国粮食单产量达到620斤/亩,农机作业水平达到35%,2006年将保持其发展势头。            10.粮食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发展。如中华粮网等粮食网站迅速发展,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1.粮食出口将面临竞争和挑战。如据越南粮食协会统计,截至2005年11月底,越南出口大米达到510万吨,创汇12.52亿美元。12月份,按照已签订的合同,越南将出口大米90万吨左右。预计2005年全年越南将出口大米520万吨,创汇12.74亿美元,出口量和创汇都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受到旱灾和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05年越南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3920万吨,同比增加138700吨,增幅为1%。            12.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许多粮食企业采取多种模式加快推进企业改革,美国嘉吉公司、泰国正大公司、托福国际等大型粮油跨国企业加快进入大陆的步伐,3.4万多个国有粮食企业,10万多个其他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粮食企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