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控制逆差 农产品需发挥比较优势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11日   阅读:

本报记者王维波   从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豆油、棕榈油、菜籽油3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至此我国农产品入世承诺基本履行完毕。由于农产品入世过渡期到2006年底就结束,而我国农产品外贸从2004年即出现了逆差,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农业应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   取消配额影响有限   根据四年前我国的入世承诺,我国逐渐降低了农产品关税水平。据估计,去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综合水平大约为15.4%,今年预计为15.2%,已经接近入世承诺的货物贸易关税降低的终点,即2010年的15%。同时,在进口配额方面,我国主要对粮、棉、油、食糖实行进口配额管制。但到2004年年底时,其配额增长已经到顶点,因此,如果2007年以后WTO没有启动新一轮全球农业谈判,配额就不会增加。   世纪证券研究所秦雪青认为,目前我国豆油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仅为40%,而国外豆油却具有成本优势,取消豆油等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后,会对相关产品市场带来一定压力。而我国并不生产棕榈油,所以取消配额后棕榈油进口可能会有所增长,但由于棕榈油市场价格较高,整体看市场需求并不大。农业部信息中心有关人士表示,因为国内食用油供应充分,预计配额取消后不会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形。   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大宗农产品(2004年我国用于进口小麦、大麦和大豆的支出共达89.4亿美元,是造成当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整体看,取消食用油进口配额不会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控制贸易逆差   数据显示,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为157亿美元,2004年达到240亿美元,增长了50%以上。但进口增幅更大,从2000年的112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80亿美元,增幅为150%。在2004年之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一直表现为顺差。2004年,我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逆差达到了50多亿美元。今年1-11月份,仍有15.3亿美元的逆差。   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转逆”的原因,业内专家分析,我国粮食、大豆、玉米等产品的生产力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价格大大高于国际水平。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竞争力较弱,进口大量增加。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农产品出现贸易逆差,是国内农业竞争力较低的正常表现,今后或许会成为经常现象。   但农产品不仅是普通商品,还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应尽力实现进出口平衡,特别是要控制逆差的扩大。   发挥劳动密集优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对国际市场的熟悉,今后应有着较大的出口潜力。   秦雪青认为,这其中特别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园艺产品、水产品和部分畜产品的优势。从长远看,我国农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低,这方面的优势肯定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数据也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如2004年水产品出口额增长27%,其顺差达到37.3亿美元。2005年前10月园艺产品出口5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大蒜、柑橘类水果出口分别增长42%和44%。因此,应将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农产品出口的重点和增长点。   当然,扩大农产品出口也面临不少障碍,其中主要的是发达国家设立的所谓“技术壁垒”——包括严格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卫生检疫制度。根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2006年日本、欧盟食品安全卫生新法规将正式实施,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   但我国也在加紧工作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早在2004年底,商务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指导性意见》,其中特别提出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把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一批出口重点企业等作为扩大出口的重要措施。经过一个时期后其效果将会逐步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