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业部:中国棉花生产与竞争力分析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10日   阅读: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2006年1月7日,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易商座谈会暨棉花形势分析会上介绍了我国棉花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展望了“十一五”末我国棉花生产的前景,并分析中国棉花生产的国际竞争力。 面积大幅减少导致棉花减产 2005年度我国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减产的主要原因是2005年度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大约1100万亩,经分析,本年度减产种植面积减少的因素占到70-80%,因天气影响单产减少的因素占20%左右。 据马司长个人估计,2006年度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将会回升到8000万亩以上。这主要是因为2005年度收购价格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增幅达到0.5-0.6元/斤。而据农业部价格中心统计,2005年度黄淮河流域小麦价格走低,降幅在3.2%左右。从农民种植粮棉收益比较来看,也有利于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目前,2005年度籽棉收购已经基本结束,后期的皮棉销售价格走势也会对农民2006年度是否种植棉花产生较大影响。 2006年度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006年度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国内用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棉花消费量年增幅超过10%,另一方面国内棉花产量剧烈波动,供需矛盾突出。因为发达国家的巨额棉花补贴,导致国际市场上棉花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外棉对国内市场冲击严重。从国家政策导向分析,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内地产粮区与产棉区大都重合,粮棉争地情况严重,国家对种植粮食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远大于对棉花的支持力度。加之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种棉花比种粮食消耗的生产资料多,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也不利于棉花生产。经测算,2005年度植棉成本较2004年度增加15%,目前国内生产资料价格较2005年度同期又上涨了10%以上(上年度同期上涨幅度为9%),投入加大也将导致农民放弃种棉计划。 2010年棉花产量预计超650万吨 到“十一五”末(2010年),我国棉花生产能力有望达到650-700万吨。如果“十一五”末,我国年用棉量1000万吨,则国内生产的棉花可以满足70%左右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提高种植面积,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产,此外还需要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十一五”末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有望达到8500万亩(“十五”7500万亩,“九五”6400万亩)。其中,冀鲁豫地区增加600-800万亩;新疆等西北地区如果解决好水资源的问题,增加200-300万亩;长江流域10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九减一增”,减少趋势比较明显,如果各项措施得力,有可能增加100-200万亩。届时,我国棉花单产有望达到80公斤。我国棉花单产从1984年的60公斤提高到1997年的68公斤,用了13年的时间,从68公斤提高到2002年的78公斤,用了5年的时间。棉花单产的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得益于优良品种的引进,另一方面得益于地膜覆盖、移栽、密植、滴灌等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2005年底,我国棉花育种研究工作者已经成功地培育出三系配套杂交抗虫棉新品种。随着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的开发成功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我国棉花单产提高到80公斤以上并非遥不可及。 我国棉花输在补贴上 滑准税不会轻易放弃 所谓中国棉花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棉花生产是否比美国更有竞争力。从下面的中国/美国棉花生产竞争力分析表中不难看出。我国棉花生产的劣势主要在于补贴政策上。在国际市场上,美棉之所以价格低廉,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对棉花生产有巨额补贴。中美两国棉花生产上的竞争实质是两国国力的竞争。如果我国没有对棉花产业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完全依靠棉农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提高我国棉花生产的国际竞争力的。因此,近期我国有可能对棉花生产发放良种补贴和重大技术补贴,这也是WTO规则所允许的。 同样,对棉花发放进口配额也是保护我国棉花生产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棉花生产竞争力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国家宏观管理应该给与一定的保护。我国现行的农产品平均关税为15.3%,全世界仅有4个国家比我国的农产品税率低。在如此低的税率下,为了保护国内棉花产业,对棉花进口配额外关税实行滑准税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滑准税的方式是我们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很不容易才争取到的权利,因此今后也不会轻易放弃。近期,没有增发棉花进口配额说明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所考虑的。总体而言,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形势是挑战大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