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政策动向 >> 内容阅读
湖北省进一步规范杂交棉制种和生产的意见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14日   阅读:

一、扩大制种规模,规范生产行为   1、建立稳固的杂交棉制种基地   根据湖北棉种的市场需求,以及目前广泛采用的人工去雄授粉制种的劳务投入和制种产量,由省政府列专项在全省建设较高标准的旱劳保收杂交棉制种基地8—10个,每个基地连片棉田面积3000—4000亩,确保全省每年杂交制种面积2.5—3万亩,年生产杂交棉种250万公斤左右,满足全省80%以上棉田的用种。彻底扭转目前杂交棉制种大都在外省分散进行的状况。   2、规范杂交棉制种技术   规范杂交棉制种技术是提高制种工效和产量的关键。当前的重点是制定杂交棉制种标准,在项目资金支助下,由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牵头,组织相关科研部门的科技人员,在广泛调研、总结的基础上,编制《湖北省杂交棉制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在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重点抓好以下五点。一是杂交棉制种田全面推行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棉、移栽地膜棉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二是去雄要彻底,授粉要均匀、充足。三是及时摘除阴雨天不能去雄的花朵和漏去雄的花朵。四是及时摘除旁心(每果枝只保留3—4个果节)。五是八月下旬制种结束后,摘除所有果枝旁心。   3、加强制种田的质量监控   杂交棉制种期间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一是层层签定责任状,实行合同管理;二是搞好制种农工的技术培训;三是组织好足够的制种劳工(每亩杂交制种田3人,授粉高峰期4人);四是每30—50亩制种面积指派一名技术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清场;五是统一采摘时间,种花不进农户,集中场地分户摊晒、收储、轧花、抽样检测。   二、加强技术指导,规范种植行为   1、制订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省财政列专项由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组织相关科研、推广单位,针对杂交棉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订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同时,组织好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办好示范样板,以规范杂交棉种植行为。   当前在尚无规范性技术标准之前,针对杂交棉抗逆性强,生长势旺,个体优势明显的特点,种植技术上主要抓好以下六点:   一是全面推行棉田两熟和多熟套种种植模式,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利用我省棉区优越的自然气候资源,棉田应以两熟为主,有条件地方可以推行棉田间作套种一年三熟或多熟。   二是全面推广窄厢两行种植方式,充分发挥杂交棉个体优势和协调群体生长。改革沟厢,推广窄厢一麦(油)两花种植,棉田厢宽2米,行距1米,夏粮夏油占地面积0.8米,棉花等行种植。   三是适当增加棉花种植密度。棉花行、株距按3:1的比例配置,采取宽行密株种植,亩种植密度恢复到2000株以上,耕层土壤脊薄的棉田,棉花种植密度应增加到2500株以上。   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产棉县(市),在对棉田土壤进行检测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份含量和棉花各生育期对养份的需求,实施平衡施肥。不具备条件的棉区,棉田施肥提倡并推行“两减两增”,即减少氮肥施用量,在现有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减少棉田肥料施用次数;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大力宣传和鼓励禾秆还田;增加钾肥施用量,确保亩钾肥施用量不少于20公斤。   五是普及和提高化学调控技术。通过化学调控将棉花株高控制在1.2米以内,塑造棉花丰产株型。   六是搞好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抗病、虫优质高产棉花品种,积极应用频振灯诱蛾技术和实施机动喷雾器统防统治技术,减轻棉花病虫的危害。   三、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1、严把品种区试、审定关   品种区试、审定既是品种市场准入的第一关,也是抓好杂交棉品种管理的源头。一是申报区试、审定棉花品种的单位必须明确告之亲本品种的选育过程,考察是否为新品种,避免重复申报;二是检测其是否为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品种必须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受理。三是区试种子一次性提供两至三年试验的用种,为便于种子案件仲裁,可从供试验种子中抽取少量样品作为品种审定后的标准种子,用于判断种子真伪。四是按国家、省制订的棉花新品种标准审定品种,并予公告。   2、严把市场关   把好市场关是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严禁销售经营扩繁的杂交棉二代种子,不得以二代杂交种子冒充一代种子;搞好包装标签管理,科学、准确提供栽培技术措施;把好种子广告关,切实杜绝虚假广告漫天飞的现象,误导农民购买种子;四是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不法行为。严禁销售未经审定、农业厅公告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