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业: 结构优化 效益提高 农民增收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8日   阅读:

作者: 任青山 来源: 开封日报 朴实且头脑灵活的张景武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使他的面粉在陕西汉中找到了销路。这几年,家住开封县西姜寨乡苏岗村的张景武先后在村里办起了面粉厂、馒头厂、挂面厂和预制厂,实行网上销售,使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50多个村的小麦得以就地深加工,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而且给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张景武仅是我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勤劳致富的众多农民中的一员。张景武说:“我之所以能够走上小康之路,全靠党的支农惠农的好政策。”“十五”期间,特别是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基本目标,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使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十五”期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多年来没有的。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和“一免三补”政策,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全市农民减负4.2亿元。5年间,全市共发放对种粮农民直补资金12313万元,落实良种和农机补贴资金2200多万元。 仅2005年,我市认真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减轻农民负担15039万元,共为全市93.2万户农民兑现直补资金6480万元,落实大型农机具补贴145万元、小麦良种补贴1940万元;投入800多万元,帮助农民修建沼气池10000座;投入1800万元,解决15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这些,为全市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使农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10.2亿元,比2000年增加85.6亿元;粮食总产达到203.23万吨,比2000年增长0.4%,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0元,比2000年增加654元,增长31.2%。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却实实在在说明,我市农业工作在“十五”期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591万亩,人均1.3亩;总人口4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8%,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十五”期间,特别是市八次党代会之后,我市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农业结构趋于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特别是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市一些地方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 种植业结构明显改善。我市按照“三扩大、三压缩”的原则,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普通粮食作物逐年压缩,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经济作物面积539.58万亩,比2000年增加14.6%;粮经比由2000年的56∶44调整到54∶46,经济作物所占比重比1997年增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蔬菜、西瓜、名优小杂果等产品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我市坚持以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全市优质专用农产品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并逐步形成规模。去年,全市优质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440.5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37.3%,是2000年的1.4倍。畜产品优质率不断提高。全市猪、鸡、牛、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90%、70%和65%,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10%。全市共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个,总面积39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个,年产量7.64万吨,创建省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两个,面积4万多亩。汴梁西瓜、金杞大蒜、绿宏蔬菜等一批农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 大农业结构趋于优化。农、林、牧、渔各业生产水平,总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首先是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稳步发展猪、禽生产的同时,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发展迅猛,奶业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是1994年的2.2倍、2.3倍和2.2倍。牧业产值达65亿元,是1994年的6.5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8%,并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饲养、区域化生产的格局。其次是林种、树种结构有较大调整,造林绿化步伐加快,培育出一批万亩桃园、万亩石榴园和千亩杏园等优质小杂果生产基地。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林木加工成为我市部分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水产品生产总量扩大。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6万亩,总产量1.58万吨,渔业总产值去年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645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尉氏的棉纺、鱼鸭混养、小杂果,开封县的西瓜、胡萝卜,通许县的菜花、无籽西瓜,杞县的大蒜、辣椒,兰考县的泡桐加工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并且这些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五”期间,全市新增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52家,有两家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幅增加。近年来,全市共引进、试种、推广近百个国内外农业新品种,对现有品种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并推广了一批高效种养模式。通过大力推广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栽培和保护地栽培技术,延长了产品的上市期,提高了反季节农产品产量。目前,全市共有日光温室2.5万座、塑料大棚1.8万座、中小拱棚15万亩,全市保护地栽种面积达240万亩,占全年农作物面积的22%。同时,配方施肥、种子包衣、间作套种、脱毒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我市广大群众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储藏加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图为开封县仇楼镇农民在分拣大蒜。 本报记者 李俊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