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财经要闻 >> 内容阅读
农产品期货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7日   阅读:

期货日报   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农业生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得以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近些年来,农业似乎又走进了一个十字路口,与其他行业相比,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而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全社会奔小康、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从黑龙江省的“三农”情况看,在农民问题上,主要是农民收入低,受教育程度差,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农业发展和其他方面;在农业问题上,主要是农产品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差,缺少价格竞争优势,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农村问题上,主要是总体经济实力较弱,社会问题和矛盾突出。   由于农民依靠种植业的收入得不到增加,大量的农民选择放弃土地,在农村形成大量荒芜的土地和剩余劳动力,这些人大部分选择进城打工来寻找增加收入的机会。但是,由于城市本身也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有所弱化。所以,在《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一号文件)中指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黑龙江省是粮食生产大省,是全国的大粮仓,2004年粮食产量达到627亿斤,比上年增长了24?郾8%,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郾7%,农村劳动力人口943万人。当前,种粮效益低、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在我国各行业逐步都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趋势下,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影响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改变农村面貌,并逐步培育新一代的农民,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考虑的战略性问题。选择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改变“三农”面貌的切入点,是可行的战略性选择之一。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端产物,它的重要意义突出表现在它具有发现市场价格、规避价格风险的功能。   期货市场与农产品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可以从期货市场产生的初期反映出来。由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专业性强、普及性差,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2003年10月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给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写了一封《关于确保种豆农民增收的紧急建议》的信,主要内容是在大豆受灾减产的预期下,国内外大豆价格涨势迅猛,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已涨至每吨3000元,为豆农增收提供了绝好时机。但作为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农民并不了解市场情况,有可能被现货商压价收购。建议黑龙江省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渠道,尽快为豆农提供最新大豆的国内、国外大豆供求和价格等各类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大豆价格情况,让农民在辛苦一年之后能有相应的回报。同时,朱玉辰也提到,希望农民能够利用期货价格来把握粮食销售时机,确定合理价格,增强自我保护能力。10月10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朱玉辰的紧急建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人员“办好此事”。10月11日,在黑龙江省副省长申立国、省农委主任李嵘的领导下,一次为农民提供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特快信息服务”在黑龙江传媒上铺开。由于有了政府的“特快信息服务”,从10月12日得到信息开始,豆农的大豆卖出价很快从2?郾2元/公斤涨到2?郾8元/公斤,农民少见地掌握了卖豆主动权,尝到了期货市场信息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以黑龙江当年大豆产量500万吨、商品量400万吨计算,当年黑龙江农民种豆收入理论上将达到52亿元以上,200多万种豆农户每户将实现收入2600元以上。   这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于增加了农民收入,更在于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从我国期货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看,农产品交易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份额。自1998年对期货交易所精简合并后,保留和成立了大连、郑州、上海三家期货交易所,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交易也逐步占据了国内农产品交易的主角地位。   黑龙江省六家期货公司2004年在全国总成交额为4256亿元,占全国总成交额的2?郾89%,总成交手数1129万手,占全国总成交量的3?郾69%。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所以,黑龙江省的交易量一直名列前茅,基本能维持在7%—10%之间,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交割的大豆绝大部分来自于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是符合期货交割标准大豆的主要采购地。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品种一年的交割量在50万吨左右,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交割量会达到100万吨以上,其中2003年大连共交割大豆1097940吨,2004年的大豆交割量是480460吨。相对黑龙江省每年大豆总产量的8%—17%都被运输到大连进行交割。   在发达国家发展了150多年的期货市场就是由农产品开始起步的。到今天,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回避市场价格风险稳定企业经营环境;发现价格变化趋势维护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多种重大经济功能的集中实体经济和金融属性的重要领域。对黑龙江省来讲,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也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黑龙江省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因时常出现“卖难”现象,收入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传统卖粮方式是在粮食收获季节的某一段时间内集中销售,大量的粮食涌入市场,导致这个时期的粮食价格往往是低谷。而且,售粮收入占整个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为了能够尽快得到收入资金,在这个时候农民都争抢着卖粮,有的不惜以更低的价格售出,使农民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二是影响粮食价格因素较多,如天气、进出口量、供求关系、粮食政策、国内外政治形势等。粮食价格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波动较大。由于信息闭塞,素质较低,农民无法对粮食价格的走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信息只能从收粮单位或中间商处获得,而且只能被动地接受。中间商趁机压低价格收购,再在市场上高价出手,赚取市场效益的大头,农民只能得到较少的收益。总体而言,就是农民无法正确地把握出售的时机与出售的价格。   期货市场为农民卖粮提供了一条畅通的信息渠道。正像前面提到的,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期货价格。当还是在春季播种时期,期货市场就能够反映出在未来收获的季节,所有粮食市场的参与者对粮食价格的预测。这些价格又不断地得到修正,直到收获的季节,最终和现货市场的价格相吻合。让农民了解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就可以通过某些中介组织或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随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卖粮,而不用等到收获的季节集中售粮,躲过价格低谷期。另外,现货市场中各种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潜在的变化,同样影响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正相关波动。农民由于信息接触面较窄,无法了解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因此无法对现货市场的价格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期货价格来了解影响因素综合变化所产生的最后结果。他们可以根据这个最后结果,选择一个理想价位,通过期货市场售粮,也可以比较期货市场的价格,对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在收获月份通过现货市场售粮。这样,售粮就不再仅仅依据收粮企业或中间商单方面的报价,增强了自己的主动性。   如2003年10月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2004年1月份交割的大豆期货价格为2919元/吨,5月份交割的大豆期货价格为2997元/吨,即接近1?郾50元/斤。如果将黑龙江大豆运抵大连期货市场,扣除0?郾8元/斤的生产成本和0?郾2元/斤的运输、仓单注册费用,价格在1?郾4元/斤左右。而当时黑龙江省交通便利的地方大豆开秤价仅在1?郾10—1?郾15元/斤之间,在偏远地区,收购价格更是在1?郾00元/斤左右。如果黑龙江400万吨大豆均通过期货市场出售,将实现增收最少超过30亿元。业内专家和经济学家作过统计,国家减免农业税,每年国家少收入800多亿元,平均到每亩土地,使农民增收50多元。而农民掌握期货知识,通过订单卖粮,每亩可多收入100多元,增收的作用远远高于其他的途径。      二、提高农民市场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   农民的传统观念认为,农民靠种地吃饭,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农民与生俱来就拥有种地的本领,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含量,也不用学习什么知识,学知识只是花钱而不能赚钱。这样的观念使得农民不愿接受教育,再加上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农民没有接受教育的充足的经济能力,导致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的“观察、观望”态度,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无法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又导致了农村教育发展落后,学校基础薄弱,教学设备短缺、人才短缺等状况,造成无法对农民进行充分的教育,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在思想观念上。农民的思想朴实,“只有能够增加收入的才是有用的”,这是很现实的想法。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促使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好的原动力。   随着期货市场来到农民中间,农民通过期货市场卖粮增加了收入,出于对经济上的需求,农民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接受、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为了了解期货价格,一开始,可能会从朋友或宣传媒体中获得,但是随着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和对信息实时性的要求,农民会想到通过网络了解实时报价、市场预测、行情分析等内容,从而会主动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至会通过网络了解影响期货价格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比如,国家的政策导向,新的利民政策的出台,新的农业增产技术,粮食进出口的变化等等。还有,期货市场交割标的农产品是优质的、统一标准的。农民为了让自己种的粮食更容易出售,就会认真学习怎样种植优良的品种,怎样控制水分、怎样提高亩产。另外,为了培育和开发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等单位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包括期货、农业、气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去农村进行宣传教育,增加了农民接触知识的机会。期货市场的介入,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以及培养农民自身主动愿意接受教育的意识。期货市场是高度现代化、市场化的存在形式,通过了解和参与期货市场的运作来提高农民素质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市场化进程,增强了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与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农民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多方面增加收入。更深一步说,可以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从而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种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型、现代化农民的培养过程,通过期货市场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能驾驭市场的农民,从长远来讲,是综合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诚信程度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大降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时,就面临着严峻的市场风险,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生产和销售脱节。农民既要从事农产品生产,又要解决农产品销售;既要面对自然风险,又要独自承担市场风险,力不从心。要抵御市场风险,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生产才能够逐渐实现规模经营,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确认和尊重,才能使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保障,并且有实力成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之一。   发达国家的农民普遍加入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例如,美国、法国80%的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参加了合作社,德国几乎所有农户都是合作社成员,日本全部农户都加入了农协,澳大利亚有遍布全国的农民联合会。这些类型不同的合作组织在为农户提供信息、推广技术、开拓市场、组织营销、供应资料和维护会(社)员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竞争力,可以说是各国农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期货市场有助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自身的壮大。合作组织可以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然后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锁定利润,减小手中现货的风险,同时敢于大量收购粮食,进而更加有利于与粮食需求企业谈判粮食出售的价格,为农民销售粮食增加了收入。有了期货市场作为规避价格风险的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合作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发展壮大了的合作组织提高了在农民中的信用程度,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由于合作组织是本着农民自愿合作、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盈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也决定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起到保护农民经济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合作组织除了在销售方面提供帮助外,还以信息、科技和运输以及申请资金贷款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农户的加入。更多的农民通过身边农民的示范效应,意识到合作组织能够给农户带来切实的利益,从而主动参与到合作组织中,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经济地位,更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在竞争中摆脱被动局面。   由于期货交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多方面的金融知识,而目前农民的专业素质制约了农民以个体的方式进入期货市场直接进行交易,但是这并不等于将农民拒绝于期货市场之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集体的力量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充分发挥信息、资金、运输等方面的优势,不但方便农民售粮,对于参与期货市场的收益还可以实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代表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方向。   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的另一个巨大作用是建立诚信的社会体系。以往的农产品买卖,双方都担心受骗或不守承诺,而受骗吃亏的大多是农民。而期货交易会使这一现象得以改善,订单农业和期货交易的一大特点就是双方的约定买卖。不论是农民还是企业,双方一旦签订协议,就意味着建立了一种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到时必须按规定履约,这就使得信用的链条得以建立起来,为诚信及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黑龙江省的粮食种植特点有:大豆、玉米、水稻占了整个粮食播种面积的95%以上;大豆的产量占全国的1/3,排在全国第一位;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1/10,仅次于吉林和山东,排在全国第三位;水稻产量接近全国的6%,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稻米基地。而大豆和玉米都是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期货交易品种。   每年的春季,对黑龙江省农民和种植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根据前一年的收成、卖粮价格,加上自己以往的经验,就决定了种植的品种和面积。但是这样往往会造成因不了解市场状况,错估市场容量,而导致少种粮少卖钱和多种粮也少卖钱的情况。而农产品的鲜活性的特点,使得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更高的风险。农产品如不能及时卖出,其性能和价值将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农民可能因此而损失惨重。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价格上反映了未来的一年中粮食市场的参与者对某个粮食品种的预期。而这种预期首先是基于现货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包括生产、进口、库存、消费和进出口情况等;其次有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增长率、利率、汇率、消费者信心等;还有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国际关系、战争,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某一国的需求等等。其中每一个因素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期货价格的这些复杂因素使得它更能够真实地反映供求及价格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期性和权威性,因此,期货价格可以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如在春季播种季节,根据当时农产品期货盘面上收获季节的大豆和玉米的价格,扣除合理的基差和种植成本,可以大体算出种粮的纯收益,比较不同作物的纯收益后,确定今年的种植计划。农民和种植企业可以根据期货市场这两种品种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种植比例,并提前能够估计出今年的收入和利润水平,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稳定了农民和种植企业的信心,使农民和种植企业在播种之前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是盲目的跟风生产。   政府农业部门可以参考期货市场的价格,处理好生产数量与质量的调整、近期适应性调整和长远战略调整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缩减质量差、效益低、缺乏竞争力的农产品的生产,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对有竞争优势的品种实行区域发展战略,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瞄准市场,确定特色,制订政策引导农民加快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促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统一规格,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大规模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   在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中国工作组会议上,为推动我国加入世贸谈判的进程,同时也出于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代表团在宣布进一步降低关税、消除关税壁垒的同时,也宣布加入WTO以后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这对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明显不利,尤其是面对发达国家具有大量出口补贴的农产品的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农业标准化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技术武器。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在贸易壁垒逐渐被拆除的同时,“绿色壁垒”却在不断地筑高。面对“绿色壁垒”,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必须要从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以提高竞争力,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保护农民的利益。   黑龙江省是商品粮大省,生产的粮食除去极少量的自用,绝大部分要进行外销。据初步测算,每年的商品量在400多亿斤。一方面是粮食销售困难,另一方面是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量每年还在不断增加。以大豆为例,1998年我国大豆进口320万吨,到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023万吨,而2005年的1—7月份,已经是1500万吨了。国外的农业生产者因为较早地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有着极强的竞争力。黑龙江省农民直接面对的是国内其他省市农民和国外农业生产者的竞争者,面对标准化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因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对黑龙江省农民来说十分关键。   在期货市场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交割,它是联系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纽带,也是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制度保障。完善的交割系统,对交割货物的标准有统一的要求。例如,对黄大豆交割,在交割等级、纯粮率、种皮、杂质、水分和气味色泽都有统一的规定,这种统一的标准对买卖双方都是公平、公开、公正的,所以不会像现货市场上交易一样容易引起纠纷。在交割成本可承受的范围内,大豆购买者更愿意通过期货市场购买,因为有期货交易所的监督和保证,他们完全可以放心得到统一规格的大豆。对广大农民来讲,生产能够进行期货交割的大豆更容易出售,所以,农民更加愿意生产优质品种的豆子或其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存在能够促使农民自觉地了解标准化,提高标准化的思想意识,从而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自觉地符合标准化生产,进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增加收入。      六、为订单农业提供避险工具   订单农业是促进农业市场化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通过订单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使其生产的农产品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获得较好的收益。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安排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的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有效缓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订单可以反映市场需求,农户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订单是条纽带,可以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经营行为,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固基础。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推进标准化生产。   但是,在订单农业的实施过程中,农产品购买者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价格的未来走势是未知数,而签订订单的价格已经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农产品购买者在出售或自行使用这些农产品时,市场的价格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价格甚至已经低于收购价,而农产品购买者又没有其他分散风险的手段,那么只能面临收益减少或是亏损的状况。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收购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货市场独有的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特性,恰恰为订单农业提供了一个“避风港”。首先,购买者可以根据期货市场盘面远期合约的价格为参考确定收购价格,因为这个期货价格是由众多的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进口商以及投资者参与竞价交易,代表供求双方需求而形成的价格。另外,购买者在签订订单后,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锁定预期利润,把未来要独自承担的风险转嫁到期货市场中,在期货市场众多的参与者当中进行了重新分配。有了期货市场作安全保障,农产品购买者才能有积极性,并且敢于与农民签订订单,从而也能保证农民的收入。                 课题组成员:曹殿义 郭之栋 唐启军 王晨 (利用期货市场为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地区“三农”服务课题组/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