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2023年玉米界有哪些大事,曾霸屏朋友圈?
来源:   2024年01月05日   阅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起起伏伏的2023年渐进尾声。

      这一年,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过审,26家企业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国内转基因产业化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一改我国转基因玉米“0”的现状。

      这一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总面积高达462 万亩,达到十年新高;新疆超越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全球玉米产量最高记录创新高,为为2641公斤/亩。

      这一年,774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审,764个玉米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高温热害、干旱胁迫、雨涝渍害、阴雨寡照等轮番登场,对品种的抗病抗逆性是不小的挑战。

      这一年,我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玉米种质资源达3.6万份,资源普查取得显著进展;中国吃鲜食玉米地图发布;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科研成果进展喜人;玉米制种主题债券首次发行......

      桩桩件件,都曾霸屏种业人的朋友圈,具体如何?一起来看看!

01  37个转基因玉米通过初审


      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通过了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

      从性状看,大北农有22个,其中使用DBN9936占19个,DBN9858有1个,DBN3601T有2个。杭州瑞丰和浙江大学9个,北京粮元4个,中种集团2个。

      从品种来看,隆平高科及其子公司有8个,中种集团4个,大北农3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个,登海种业2个,辽宁东亚2个,鸿翔种业2个,丰乐种业1个。

      12 月 26 日,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发放,相关生产经营许可证涉及多家种子上市公司。

      据悉,有26家企业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包含隆平高科子公司北京联创种业、河北巡天种业、湖北惠民;大北农旗下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云南大天农业有限公司;登海种业;河南金苑种业;中国种子集团;丰乐种业旗下四川同路农业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公示显示,经营有效区域包括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辽宁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海南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等地。

      农财君点评:在政策、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多方努力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关乎民生的基础产业,行业走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坚实,而只有经过反复论证的前进才能走得更加长远,对于种业行业的变革,我们都在车上。

02 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产量创十年新高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上,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重要农作物种子产供需形势》报告称,2023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和总产量,均达到十年来历史最高位,但存在玉米种子供求不平衡问题。

      近年来,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从玉米制种面积角度来讲,2023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总面积高达462 万亩,达到十年新高,同比增长28.7%。新疆、甘肃两省合计占72.4%。

      和玉米制种面积一样,玉米种子产量亦保持同步增长,2021年新产种子9.93亿公斤,2022年13.6亿斤,2023年,全国农技中心预计新产种子17.5亿公斤,同比增长29%。

      但新产种子产量,再加上上季有效库存2.9亿斤,玉米种子总供应量为20.4亿公斤,而预计总需求量12.2亿公斤,预计期末余额8.2亿公斤。供需比167%,总体供应态势情况属供大于求偏重。

      农财君点评:2023/24销售季,种子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压,价格承压,竞争极为激烈;同时,板块分化更加明显,品种优势大、预售进度快的种企将有效回避过于激烈的价格竞争。

 

03 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易主


      今年,新疆超越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据全国农技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制种面积为462万亩,其中,新疆168.9万亩,占比36.55%,甘肃165.5万亩,占比35.81%,新疆制种面积首次超过甘肃。

      其他制种基地上,云南43.8万亩,占比9.48%;内蒙古29.8万亩,占比6.45%;宁夏10.2万亩,占比2.22%;四川9.4万亩,占比2.03%;海南4.2万亩,占比0.91%;陕西4.1万亩,占比0.88%;山西3.8万亩,占比0.81%;其他合计22.4万亩,占比4.85%。

      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成本上,西北基地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成本同比增加200-300元。其中甘肃基地2023年亩保农户收益达4200元、新疆基地2023年亩保农户收益达3500元。由于要先支付预付款,企业运营成本及风险增大,流动资金压力增大。

      农财君点评: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易主,从侧面看是制种“去中心化”的局面初现雏形,制种公司不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近两年,甘肃、新疆的气候有些异常,导致制种产量波动。同时,连年上涨的制种成本,包括亩保值和代繁费,让一些企业开始望而却步,就地就近制种,开始成为一种趋势。

04  全球玉米产量最高记录创新高


      12月14日,2023年玉米产量最高记录公布,为2641公斤/亩。据悉,大卫·胡拉在今年 NCGA 的全国玉米产量竞赛中突破了每英亩600蒲式耳的大关,也就是亩产2641公斤,成为玉米高产竞赛冠军,使用的是先锋公司的品种(编号P14830VYHR)。(注:1英亩=6亩,1蒲式耳=25.401公斤,含水量为15.5%)

      今年,9个类别中产生的27位优胜者,平均单产比全国范围内预期产量水平高376.7593蒲式耳/英亩。27个优胜品种中,迪卡公司品种占18个(次);先锋公司品种占6个;Dyna-Gro和Agrigole公司的品种各占1 个。

640 (3)

      农财君点评:回顾我国玉米高产竞赛发展史,有3个尚待优化的方向:一是,创新链系统性布局仍有待加强。二是,高产创建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仍有待加强。三是,大面积高产竞赛缺失,我国玉米实现高产提升任重而道远。玉米国创中心提出的持续推进“品牌化”“全链条”“重应用”三大目标,为中国玉米贡献高产综合解决方案。

05  一大批玉米品种通过审定


      8月3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一批初审通过国审的稻、玉米、大豆、棉花品种及相关信息,本次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数量为774个,较去年的827个进一步下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本次拟通过国审的品种达49个,依旧位列第一。其余排名靠前的大多为种业企业。位居第二的三北种业是先正达的子公司,拟通过国审的数量为37个,较去年的12个国审品种有大幅增加。其次是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整体来看,种子企业的占比较大。

      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审定通过1304个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新品种,豫单883等764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我国粮食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水平的持续提升。

      从审定情况看,农作物的品种创新都取得了新进展和新突破。在玉米上,审定通过15个籽粒机收品种,覆盖三大主产区,籽粒含水量平均为23.7%,同比降0.56个百分点;耐密品种选育初现苗头,“郑原玉333”“郑品玉608”等品种在西北的种植密度可达6000株/亩以上。

      农财君点评:从单产增长和自主品种占比这两个因素看,我国玉米育种科技进步很快,玉米育种水平总体上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面临利用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提高玉米单产的强烈现实需求。

 06  冻害热害、南方锈病频发


      今年,全国多地5月飘雪。在内蒙古、新疆等西地,制种玉米遭遇低温冻害,长势受阻。在内蒙古,部分地区近期发生低温冻害,影响制种玉米生长。低温将影响玉米的生殖期和成熟期,不少制种玉米上部被冻死。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连续两次持续低温对玉米制种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部分地需毁种,同时面临严重缺水问题,部分玉米制种田、小麦良繁田缺水。

      进入7月,高温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业内人人士指出,连续7年,黄淮海夏玉米生殖期均出现了连续35℃以上高温;极端高温天气已成常态化。尤其近两年的高温,严重影响黄淮海玉米的产量。农民欲哭无泪,玉米科研工作者心急如焚。

      8月,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京冀局地两天下完了接近两年的雨,路边农田积水严重,有的玉米地泡水至1米多深,有的已经被泥水冲刷压塌,甚至部分育种基地玉米材料水淹严重。

      同月,玉米南方锈病已在安徽河北等地发生。安徽省6市21县、河南省11市60县、河北省邢台市、石家庄市等多田块见病,江苏省南通市发病田块高达80%。全国农技中心通报,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强度大、降雨范围广等因素影响,玉米南方锈病目前已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见病540多万亩,部分地区病田率超过50%。

      农财君点评:近年来,高温热害、干旱胁迫、雨涝渍害、阴雨寡照等轮番登场,玉米品种的抗性能力成为巨大挑战。育种方面,科研单位需要针对各地区需求,培育广适、抗病的品种。企业和种植户,需加强种植管理水平,防控天气变化和病虫害侵蚀。

07 玉米种质资源达到3.6万份


      玉米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四成。近年,随着高温干旱频发、玉米穗腐病等病害流行,加快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培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的需求日益迫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玉米种质资源达3.6万份,地方品种资源占比约七成。其中,今年即将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新收集了6000余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为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种源支撑。

      据介绍,基于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借助全生育期极端环境抗旱性鉴定、限量灌溉抗旱性鉴定等技术,先后对6005份玉米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发掘出148份抗旱种质。这些种质已共享给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

      农财君点评:利用好种质资源,是破解我国玉米基础种源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深挖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优异特性,坚持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相结合,面向产业重大需求,发掘一批具有高产、抗逆、抗病、宜机收等特性的优异种质,为加快培育耐密高产、绿色高效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提供种源支撑。

08  中国吃鲜食玉米地图发布


      10月22日,在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福建省种子协会的指导下,农财网种业宝典发布了中国鲜食玉米地图。

      地图显示,当前,全国鲜食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京津冀、甘肃、江浙沪、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海南、广西和广东等地,南方是鲜食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占比近70%,北方种植面积占比约为30%。

      从种植面积来看,云南、广东、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北、广西、四川、内蒙古、浙江是排名前十的省份;从种植品种类型来看,糯玉米面积最大,常年种植面积达1200万亩以上;甜玉米稳步上升,种植面积700多万亩;甜加糯玉米是潜力黑马,年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万亩。

      农财君点评:“鲜食玉米”在中国人饭桌上南米北面之间杀出一方天地,成为主食江湖的黄金“后浪”。目前,在甜玉米传统消费市场欧洲的出口稳中有升,在越南、缅甸、老挝、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甜玉米速冻粒和罐头十分畅销,中国正在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甜玉米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出口国。

09 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引导优化粮经饲结构,扩大青贮玉米等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强青贮饲料供给。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青贮饲料”。业内专家指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今年或会突破5000万亩。预计十年内,有可能达到1亿亩。

      据农业农村部2月份发布的信息,通过实施粮改饲政策,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面积1.14亿亩,收储优质饲草3.2亿吨,带动形成了一批高度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饲草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专业“种、收、储、加、销”服务组织,80%的全株青贮玉米由种养一体或订单收购方式生产。

      今年的粗饲料大会,正式向行业推出国内首个“种养联盟”信息沟通平台,以打通种养两端通道,推进种养结合和控本增益,提高牧场竞争力,推动青贮种植和畜牧业的长远发展。

      农财君点评:青贮饲料是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十年,如何解决青贮玉米行业运行效率低下和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行业发展。尤其是种、养两端的协作将是行业可持续发展长期面临的课题。

10  科研成果进展喜人


      12月1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大严建兵教授团队联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Jeffrey Ross-Ibarra团队的研究论文。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玉米起源模型,发现两份完全不同的大刍草——小颖大刍草亚种(Zea mays ssp. Parviglumis)和墨西哥高原大刍草亚种(Zea mays ssp. mexicana)为现代玉米的祖先,修正了玉米单一起源于小颖大刍草亚种的假说。

      2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发了一种利用玉米秸秆高效生物合成人造淀粉和单细胞蛋白的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了人造淀粉的生产成本,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12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在Science发表了文章。该研究鉴定到调控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ZmNAC78,首次解析了控制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也为解析营养物质如何进入小麦等禾谷类作物提供了新思路。利用该基因使玉米籽粒中的铁含量显著提高到每公斤70.5mg,比现有生产用玉米籽粒含铁量超出2倍以上。

      农财君点评:每一个产业的进步,离不开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钻研。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更需要科研单位、企业强强联合,勠力同心,一同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培育出更多属于自己的大品种。

11 30亿元!玉米制种主题债券首次发行

      6月12日,农业发展银行在中央结算公司以公开招标方式,面向全球投资者成功发行国内首单5年期支持甘肃地区玉米制种主题债券30亿元,发行利率2.573%,认购倍率8.85倍,受到了北京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天津农商银行等机构的大力支持。该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甘肃地区国家级玉米育繁制种基地建设、玉米种业发展等领域的贷款投放。

      近年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支持河西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和种业延链补链,主动做好金融服务,助推玉米种子基地、玉米种子产业园区建设,先后支持服务一批龙头企业客户育繁推一体化,大力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切实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甘肃省分行新投放玉米种业相关贷款18亿元,预计全年投放量达60亿元。

      农财君点评: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银行能立足种业重点领域、优质客户、重点项目,聚焦种业科技攻关,加大对现代种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种业基地、创新平台及项目建设,支持优质种业企业带动种业产业链升级,助力打好打赢种业翻身仗。

      记者丨钟海芳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