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我市农村流通体系的“三个三”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2日   阅读:

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1-10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690.91元,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生活支出1932.46元,增长15.84%。这些数字表明,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同步增长,我市新型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三大亮点: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各类市场186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13处,建筑面积过万平方米的市场76处。像寨里、羊里、杨庄、大王庄等乡镇的生姜、大蒜市场,牛泉镇的花椒市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完善了服务功能,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现已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农村集贸市场为基础,农村基层零售网点为补充的,多渠道、开放式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迅速。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特别是“三辣一麻”的品牌优势,我市在积极培育龙头流通企业上做了大量文章。莱城区到目前已发展各类农副产品流通加工企业100多家,建立大型恒温库180多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市通海食品有限公司、万兴果菜食品有限公司、东井食品有限公司、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和兴源食品有限公司等。市通海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冷藏恒温库3座,农产品加工车间3座,年运销能力达到100多万吨。这些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紧密联系农产品批发市场,确保了产品销路通畅和农民增收。 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我市供销、农资、医药、石油、邮政等几家骨干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的新需求,纷纷将销售网络向农村市场延伸。市农资公司发挥其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渠道的优势,成立了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在全市乡镇设立了连锁网点180处,今年又与济南铁路局合作成立了铁农农资物流有限公司。市邮政物流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市建立了1000处村级“三农服务站”,行政村网点覆盖率达到95%,有效地服务了“三农”。从2003年以来,已累计配送肥料2000吨,农药50吨,其他日用品1000吨。益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在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在农村设立连锁店20多家,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市盐业公司与农村副食品网点联营,成立了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市农村设立连锁网点160处,实行了上门服务。张家洼供销社成立了宏丰商贸物资公司,重点经营农资和油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各乡镇设立农资连锁店36处。口镇供销社将2000平方米的百货大楼改造成了我市农村第一家购物超市,年销售额3000万元。钢城区供销社将建设8000平方米大卖场,集中经营农资农机、日用消费品、家电等。 三点不足:一是专业市场相对较少,原有的集贸市场设施相对落后,小、陋现象明显,布局不够合理。二是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经营方式不够灵活,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三是重点涉农流通企业延伸的力度不够,服务不到位,整个流通秩序还不规范。 三个建议:下一步要通过规划引导,服务协调,争取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一是加大融资力度,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我市特色农副产品“三辣一麻”、生猪、兔毛、蜜桃建设一批专业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改造完善原有的农产品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直接向超市、便利店配送。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商品流通企业,优化其发展环境,使其上档次、上规模。三是引导鼓励骨干工贸企业采取连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增加农村服务网点,延伸服务项目。 文章来源:莱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