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本市逐步形成多功能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1月28日   阅读: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大力发展籽种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目前已逐步形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   调查显示,北京市每年消费总额达2000多亿元,其中食品消费约占30%。一直以来,北京市将农业的经济功能摆在重要位置,每年为首都供应大量蔬菜、果品、水产、鲜奶等农副产品。目前,北京市自产农产品约占市场总量的37%。   近年来,北京市在继续重视农业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农业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开发。从农业生态功能看,人工森林、生态果园、稻田湿地等都市农业已成为首都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业社会功能看,北京郊区已建成110个市级民俗旅游村,分布了1900多家农业观光园,不仅为郊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接触自然、体验农业及观光休闲的场所。2004年,京郊民俗旅游接待游客近900万人次,2005年上半年全市观光农业收入达到27亿元。   从2004年初开始,北京市为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实施了“221行动计划”,即摸清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两张底牌,搞好科技和资金两个支撑,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农业信息平台。2005年初,北京市又在春季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53项支持“三农”的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目前,北京市农委已经从支农资金中安排900万元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北京市林业局已通过开展新品种引进、树形改造、果实套袋等多项措施,推广标准化果园的建设,把栽培技术和政策送到了田间地头;北京市科委会同相关部门整合了52个科研单位,聘请了150多名科技专家,先后举办了500多期各类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3.5万人次。   一系列支农政策的逐渐落实,促进了北京郊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日前在被称为“设施农业专业村”的大兴区榆垡镇西黄垡村看到,村里一改传统农业的“田”字形露天菜地,让西红柿、芹菜等蔬菜住进了一座座干净、整齐、半拱形的钢架大棚或日光温室大棚。一位正在将西红柿从大棚搬运上车的农户告诉记者,以前种粮食,每亩地年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现在,大棚一年能种两茬菜,一亩地收入六七千元。   据北京市农委统计,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怀柔板栗、平谷大桃、大兴西瓜、延庆扁杏、华都肉鸡、顺鑫蔬菜等一批体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的农业精品和农业品牌。截至2004年,全市已建成50家市级农业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00家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35家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去年,北京郊区完成生产总值970亿元,占全市的22.6%。(刘浦泉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