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专栏 >> 内容阅读
清浦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纪略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1月21日   阅读:

淮安新闻网 “玉鉴禾田白鹭飞,桂子花开蟹鱼肥。情满地,谷满仓,百里祥和作春晖。”国庆期间,一位杭州游客在友人陪同下到清浦境内的淮河入海水道大堤上观光,触景生情,兴之所致,写下了以上小诗。   这位游客如诗如画描写清浦农村并不夸张。近年来,16万清浦农民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896元,同比增长12.5%。   立足发展,培育品牌,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是和谐的基础。没有发展,和谐就无从谈起。清浦区共有耕地23万亩,如何让这些土地产出最高效益,为农民带来最大实惠,成了摆在区委、区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一件大事。该区结合区情制定出发展农业的“椒、米、猪、林、渔”五字方针。   “黄码辣椒”让万余农民脱贫致富。如今的黄码辣椒已不满足在大江南北演绎神奇,它们飞过长城,越过草原戈壁,到达俄罗斯居民的餐桌上。在黄码辣椒产业的辐射带动下,清浦区无公害蔬菜业迅速崛起,各种时令蔬菜为农民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菜农户均年收入超万元。清浦区抓住淮河入海水道开挖的机遇,与农业科研院所联手,利用大堤形成的保护屏障,在盐河镇建立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15000亩、育种基地近千亩,精心培育出自主品牌“甘露”牌大米。在2002年中国淮安稻米博览交易会上,“甘露”牌大米一举夺得“优质稻米”奖,并获得“江苏省无公害稻米认证证书”。两年中,“甘露”牌大米年交易量均突破250万公斤。   如今的清浦区,拥有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面积10万亩;以辣椒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年蔬菜总产量达27万吨;全区生猪存栏量达23万头,年出栏肥猪16万头。今年春天,该区新植各类树木近100万株,新建成片林1551亩,新建绿色通道23.6公里。   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也活跃了城乡流通市场。该区立足实际,抓住机遇,努力扶持和培植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全区农民经纪人已有420多人。盐河镇的宋安建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专门从事无公害稻米和小麦的代理经销活动,与省内外多家食品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他靠诚实的经营盖起了楼房,买上了汽车。而他也只是清浦区众多农民经纪人的一个缩影。   培育新型农民,把“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落到实处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保证。清浦区通过帮扶、培训来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该区积极组织涉农部门与乡镇示范区、农业技术人员与重点农业大户、科技致富大户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活动。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分工的不同,自觉地深入乡村,向农民发放《科技需求调查表》,因户制定出立项计划,帮助农民选好致富项目,确立致富目标,当好农民的参谋,走依靠科技共同富裕之路。几年来,全区培养巩固了4个区级文明育农示范基地,9个乡级示范基地,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5个文明育农培训基地。   该区围绕市场找准培训新路子,利用乡镇的成人教育中心,对农民进行各类种养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鼓励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农民参加农函大、南农大函授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针对农村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该区及各乡镇加大资金投入,以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另外,各涉农部门和广大农技人员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认真选择帮扶对象,确定帮扶项目。城南乡青年农民政治学校的教员王正银有一定的蔬菜种植经验,先后指导13名青年搞大棚蔬菜栽培,城南村七组的朱立伟在他的指导下种植番茄,年获利近3万元,成为全乡有名的番茄种植大户。   盐河镇积极动员鼓励科技人员和科技大户同贫困户、重点农业大户进行结对帮扶,走共同富裕之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王元村支部书记王恒解帮助贫困农户种植大棚蔬菜,被市委评为“双带标兵”。种粮大户刘学俊依靠科技,种田180亩,被省农林厅评为“省种粮大户”,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该区通过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引导群众在参与中提高文明素质。该区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参与单位扩大到劳动、计生、司法、农业、农机等8个部门,变“三下乡”为“八下乡”。该区将一年一度的“五月赛歌会”与社区文化建设接轨、“农民歌手大赛”与乡镇文化建设相联系,使“文化下乡”内容更具体,形式更活泼。以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为契机,充分挖掘清浦传统特色文化,推出了传统与现代相渗透、新风与民俗相交融的马儿灯、舞龙、舞狮等文艺项目,这些民俗文化大戏深受农民欢迎,成为农民的精神大餐。   兴办社会事业,落实各项保障,打造和谐发展环境   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是衡量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清浦区着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出台了《清浦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清浦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清浦区城乡低保分类实施意见》、《灾民救助制度》等,使各项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该区投入资金2167万元,新建农村公路90余公里,构建了循环便捷的交通网,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和农村面貌;投入3000万元新建和改造农田配套设施355座,使近10万亩农田灌得上,排得出,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   “15块钱的参合费,给我带来了8000多元的补偿,多亏了大病合作医疗,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黄码乡周圩村朱庄组村民于伯胜手拿着区合管办工作人员给他的8650元补偿时感动不已。据统计,到9月,全区已有1.7万农民得到数额不等的补偿,补偿额达174万元,目前全区农村大病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5%。文明信用工程得到积极实施,全区建立12个文明信用村,1760个文明信用户,农村信用社累计为信用户发放贷款1.6亿元。为一大批农民创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该区在盐河、黄码、武墩、和平四乡镇开展了“建设平安清浦”专题教育活动,在组织上,采取区派督查组,乡派工作组的方式,进驻各村;在形式上,开设专题教育讲座,制作《建设平安清浦》电教片,组织村民观看,印制《告农户书》4万份发放到农户手中。此项活动收到明显效果,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基本建立了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了创建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评估奖惩体系,增强了农村干群的法制观念,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环境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