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农民日报对董事长魏小明采访报道
来源:   2012年05月12日   阅读:

从一间门面房到都市田间超市

魏小明:我所做的是农民需要的

 

《 农民日报 》( 2011年04月18日   06 版)
 

 

    □□  本报记者 买天

    在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有这样一个特色农业园,七彩番茄、五彩辣椒、红菜薹、黑皮无籽西瓜……这些瓜菜可观可食,令人赏心悦目。来到农业园的都市人,不仅限于去欣赏这些秀色可餐的瓜菜,而且还可以走到园地中,俯身去采摘它们。市民们乐在其中,而为这一切付出心思和汗水的农户们,同样笑在脸上,满意在心。因为,曾经农户们靠着提篮卖菜的菜园子,如今已变成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让农户们赚到了更多的利润。毕业于吉林农大的农业园园主魏小明更喜欢将自己和农户们悉心耕耘的农业园区称之为田间超市。

    扔掉“铁饭碗”自己闯市场

    近日,记者跟随魏小明一起走进了他的田间超市。2003年,魏小明被吉林一家涉农企业派驻到武汉工作,在舵落口市场租下一间门面房从事农作物种子等的销售工作。工作的激情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消磨成单调和乏味。“仅靠现有品种,如何获得市场长期认可?”魏小明说,“我开始琢磨把大学所学农学知识与武汉当地市场对农产品的最新需求及变化结合起来,力图调整产品结构,迎合市民消费变化。”他发现,当时黑皮无籽西瓜在当地销路很好,于是建议所在企业调整种子销售品种,但企业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缘于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我毅然决定辞职。”魏小明说。

    当时,无籽西瓜种植面积还很小,品种也只限于两个普通品种,但是市场需求很大,农民急需好的无籽西瓜品种。经过前期准备,他与相关农业院校专家联合搞研发,推出黑冰1号纯黑皮无籽西瓜品种。产品有了,如何让农户接受?魏小明为了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平均每两天要走访一个乡镇,挨家挨户为农民传授无籽西瓜高产栽培技术,并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种。如今,在武汉周边,黑冰1号纯黑皮无籽西瓜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记者在地头采访中,正在劳作的一位农民对记者说:“我们都管他叫‘魏博士’!”一旁的魏小明忙谦虚地说:“我只是教给农民一点知识和技能,但我知道,我所做的是农民需要的。”

    当有几户农户开始尝到种植无籽西瓜的甜头时,更多的农户对此还是持迟疑态度。同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如何拓宽销路就成为摆在魏小明和农户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种植面积还要扩增,销路必须打开,带动更多农民加入,产生规模效益。”魏小明谋划新发展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2008年,在武汉市农业局的支持下,魏小明在该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流转200亩土地,投资1500万元从事吉农沃尔特特色农业园即黑冰田间超市项目开发。“不能光让农民守在地里劳作,吸引都市人亲近土地,了解农事,感受采摘果实的乐趣,这将极大提高农产品的产后附加值。”魏小明说。园区建设刚开始只有几个农民劳作,但经过从新奇特品种的种植、先进技术的运用推广,再到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先前还很迟疑的农户,看到园区建设一条龙的操作与成果展示,视野开阔了,观念改变了,胆子变大了,于是纷纷加入到田间超市,共同为园区建设尽心尽力。而这也正是魏小明最希望看到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已累计培训农民、丹江口移民2500人次,安置失地农民68人,带动210户农民致富。魏小明说,园区将失地农民实行员工化管理,经过培训后上岗。为保证员工收入,园区提供了“基本工资+奖金+职位津贴+按工龄加薪+带薪年假”的人性化待遇。

    魏小明说,为了更多增加农民收入,去年6月,园区成立了黑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民可采取拿土地或资金的方式入社。目前,合作社已吸收61户社员,流转了680亩土地,大面积种植颇受南方市场欢迎的超甜红菜薹蔬菜。由于实行品牌化、规模化、品质化种植模式,他们园区所产红菜薹在市场上独占鳌头。预计今年合作社社员红菜薹收入可达1.3万元/亩。

    记者走进园区蔬菜基地,看到这里全都配备了全自动节水灌溉设备,各种瓜、菜采用立体栽培技术。一位操作喷滴灌设备的员工对记者说:“以前一个作物生长周期漫灌一亩地需耗水1万升,而现在采用滴灌方式只需1300升。”为了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园区种植还采用了大量物理防治病虫害方法。例如,为有效减少土壤中害虫,园区采用地下土壤电磁场干扰方法,以此杀死害虫虫卵、干扰成虫活动;而在空中也通过电磁场来电解掉过多的水雾,以此减少作物叶片发生灰霉病等。

    “再过一段时间,等天气更加温暖,作物长势再成熟一些时,大批市民就会纷至沓来,届时农户们就该忙着销售赚钱了。”魏小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