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来源:金融时报   2012年02月09日   阅读: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首次将“农业科技”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一号文件还首次明确了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的定位,在去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增加“三农”和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这意味着,花大力气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今年中央“三农”政策的重中之重。
按照专家的观点,农业发展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农业发展到今天,政策越来越好,投入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接下来的增长点在哪里?很显然,增长点就在科技上。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既不能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的方式,也不能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的途径。毕竟,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进一步增加对农业水土资源的投入余地越来越小,而靠增加化肥农药的投入,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成本,也有污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在粮食实现“八连增”之后,我国长期积累形成的基础设施潜力已充分释放,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的空间已经很小。与此同时,粮食生产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科技支撑乏力等根本性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今后的10年甚至是50年里,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将推动中国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但耕地减少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粮食播种面积的不断减少,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产。
但是,多年以来,我国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只有0.6%,单产增幅呈递减趋势,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难度加大。毕竟,科技进步赶不上社会对粮食生产的需要,所以快速城镇化时期土地减少的背景下,在有限的空间上,由于科技跟不上,每亩地的单产就上不去,最后将会直接影响到粮食的总供给。
提高粮食单产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持。但是,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3000多项,但真正转化到生产中的只有40%,而形成规模的则不到30%。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经说过,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与发达国家的70%至80%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既有成果本身的原因,又有转化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更有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县乡一级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都处于“网破、线断、人散”境地,基层农技推广名存实亡。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单位经营创收、外资利用等。政府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农技推广投资主体,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进行投入。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手段能够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化,甚至可以放在产业链的核心。具体地说,向上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指导农户的行为,到收获的季节,金融企业可以把农户和下游企业结合起来,同时金融企业还可以把产业链贸易公司、农资公司、铁路、港口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简言之,借助金融的力量,农业科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望彼此连通。
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是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关键,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当前,我国应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策略,实现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不仅要在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支撑种业科技尤其是农作物常规育种技术的研发、发展化肥农药和农机装备制造等农用工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而且要对涉农企业、创业农民在信贷政策上进行倾斜,重点支持。
去年年底,科技部、财政部、央行、国资委、国税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确定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提出“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对此,有关部门与广大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一方面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领域的信贷供给,不断完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保险以及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广开融资渠道,大力引导资本市场、民间资金投入农业科技领域,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总之,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站在高起点,再续“黄金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关部门、广大农村金融机构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切实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才会真正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