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政策支撑保障粮食“八连增”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12月06日   阅读: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归纳起来讲,是政策、科技、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从根本上看,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政策支撑。有研究表明,在各种要素投入中,政策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接近40%。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尤其是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8个“一号文件”,始终把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今年中央也围绕粮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财政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三农”投入大幅增长,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资金为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增幅达15.2%;其次是农业补贴规模继续增加,今年农业“四补贴”资金达1406亿元,同比增长14.7%,这对提高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有所提高。
二是重点有所强化。今年以来,针对粮食生产在不同时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央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今年上半年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情,国务院召开了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专题工作会议,安排抗旱救灾资金141亿元,为农民提供抗旱补贴、弱苗补贴等,帮助农民抗旱保苗、减灾稳产。
三是政策落实督导力度大。为了把中央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今年农业部安排了两次大规模的政策调研和生产督导工作。今年春节刚过,农业部派出了26个由相关司局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调研组,深入到粮食主产区,针对“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除了抗旱督导以外,调研涉及的范围还很广,从粮食生产技术问题到粮食销售价格问题,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到农民增收问题,从新农村建设问题到城镇化发展问题,务求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中国的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仍然存在很大压力。对此,我们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目前我国正面临几大刚性需求:其一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绝对需求增加;其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不断减少,而消费农产品的人口急剧增加;其三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使成长性需求随之大幅度提升。此外,从长远看,生物能源的发展对我国粮食间接需求增加。
增加农产品供给最重要还是政策导向。其中价格政策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比其他要素重要得多,因为它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因此,要更好地解决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问题,就要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强化价格支撑,明确补贴导向,加强进出口调控。
实现“八连增”之后,粮食总产量增加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满足我国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看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立足于基本自给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没有多少回转余地。其他农产品可以靠进出口、靠国际贸易调剂,但粮食绝对不行。
要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宏伟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贯彻并完善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包括价格政策、补贴政策等。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政策,比如,以后可以就统防统治、抗旱浇水等出台一些新的带有补贴性质的扶持政策。再次,要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金融保险的支持,国家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政策扶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让农民生产无后顾之忧,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通过组织化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