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种子“土”“洋”之争:洋种攻城略地 本土种业亟待崛起
来源:农业新闻网   2011年11月30日   阅读:

 眼下正是冬种时节,得益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福建是我国蔬菜"南菜北调" 四大基地之一。不过记者发现,蔬菜种植、尤其是规模种植,基本被国外进口的洋种子垄断。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餐桌上,本土蔬菜的主导权正在弱化。
【正文】
福清是全省唯一被国家认可的县(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福建省的蔬菜优势产区。不过记者在当地发现,已经很难找到本土蔬菜的身影。 (福清嘉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忠辉:我们这百分百都是国外进口的种子。目前福清种植业蔬菜大的品种,西芹、胡萝卜以及瓜果类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种子)) 据福建省种子总站的统计,福建蔬菜种植面积约一千万亩,其中洋种子占了50%~60%,在茄果类蔬菜中最为常见,包括空心菜、甜椒、香菜、花椰菜、甘蓝菜、洋葱、大葱等。尤其在大规模高端农业种植上,基本是进口种子的天下。 进口种子凭什么获得种植户们的青睐,它们与本土种子差别究竟在哪里,记者辗转找到一家农业发展公司。由于承担着科研推广的任务,这家公司专门少量种植了部分国产种子与进口种子进行对比试验。以小西红柿为例 (现场:福清绿叶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 林秀明:这排过去都是进口的,这排全部是国产的,杆很小,没办法长大。进口品种坐果率比较大,开花比较均匀。(问:如果收成呢:那区别会不会更多?)那更大。亩产量起码差两三千斤。这种一斤7元,这种2元钱没人要。价值一亩地起 码差几千元。(问:种子价格差多少)进口的一粒要1块1,这种(国产)的只要1毛多。等于人家种进口,一亩地多投资一两千,收入多收几千元。) 然而,划算的洋种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省心买卖。洋种子的品质出众是几代杂交品种改良后的结果,这也意味着,种植洋种子,只能收成一季,无法循环使用。 (福清绿叶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 林秀明:西红柿前两年我们把进口种子留下来,第二代差很多,到第三代就不行) ( 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 唐航鹰:如果国外能提供父本、母本,可以留种,但是不可能,这是它(国外公司)的技术专利。) 留不下好种子,只好年年花钱进口种子。今年上半年,福建进口种子160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7%,洋种子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福清嘉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忠辉:像胡萝卜,10年前,每罐只要700元左右,今年涨到了七八千,十倍的增长。) (福清绿叶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 林秀明:最好我们国家科研单位能做出这个品种。像苦瓜我们省农科院就做得很好.)
蔬菜种子的“土”“洋”之争(下)本土种业亟待崛起
【导语】
继续关注蔬菜种子的"土""洋"之争。昨天我们的报道中提到,像苦瓜品种,福建农科院的种子完全可以和进口种子相媲美。由此可见,面对洋种子的来势汹汹,福建本土种子业并不是被动的全无招架之力。那么,这些个别品种的成功可不可以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蔬菜种子呢?
【正文】
福建省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温庆放是省内最早开始蔬菜育种研究的带头人之一,种植户提到的,颇受市场好评的苦瓜种子就是他带领的团队耗费15年的研究结果。温庆放告诉记者,培育和改良种子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大资金、人力和精力的持续投入,有的科技人员可能一辈子都育不出一个品种来,而目前急缺的就是育种人才。 (同期;福建省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温庆放:(问:省内育种人才有多少?)大概50人左右。(够用吗?)远远不够。)蔬菜育种周期短的六年,正常八到十年,蔬菜常规栽培有80类,每一类要有一批人来做的话,这个队伍不是几十个来计算。 人才缺乏加上起步比较晚,国内蔬菜育种业比国外大致落后了二三十年,而且多数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针对性和市场化能力都相差一大截。 (同期;福建省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温庆放:国外育种都是企业,针对品种、用途,针对市场,针对某一个地区做专门研究。国内基本上是科研单位,有很多制约因素。比如首先考虑的是完成项目,出来的品种是什么样性状,考虑的不全面,育种目标不是很明确。 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唐航鹰:省内种子企业育种研发能力很弱,蔬菜种子企业育种基本没有,有的也是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