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民荒”不容乐观 可通过规模化经营来解决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10月28日   阅读:

导读:我国每天消失行政村20个,“农民荒”前景不容乐观。10月27日18点经济之声聚焦:什么原因造成农村地区大面积出现“农民荒”,如果当前“农民荒”现象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会带来哪些危害?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中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近年来农民工民工荒的问题是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但是就在人们对“民工荒”问题给予注意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忽视或屏蔽掉了藏匿在“民工荒”背后的另外一种劳工现象,这就是“农民荒”。详细情况我们有请值班编辑慧娟来做介绍。
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 农业大国现“农民荒”
编辑:农业大国出现了“农民荒”,这是非常重大的国情变化,对此有记者走访了不同省份的农村,我们来看一下调查结果。河北省崇礼县狮子沟乡东毛克岭村,全村在村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60岁以下的劳动力屈指可数。再来看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情况大致类似。赵家沟村户籍人口234人,在村常住130人左右,基本上也都是老人和儿童。实际上今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就发现,像河北、山西、河南、内蒙以及其他省区的情况大概都是这样,本来是农业大省的一些中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也变得越来越少。根据了解,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当年三农问题的突出现象。农村人口外流给在经济增长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务农劳动力,缺乏的“农民荒”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一共涉及了17个省区市的2749个村庄调查就表明,超过七成的农村已经没有进城打工的剩余劳动力,仅有1/4的农村还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但是如今五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目前一些主要的劳动力都是60岁左右的农民,出于对土地和耕种的自然感情依然坚守工作,但是现在依然每人要耕地20亩到30亩,基本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力现在呈现出超负荷运转的现象。那么再过5-10年当这些老人都没有办法再因为劳作的时候,种粮主产区的劳动力就将面临后继无人的现象,严重危害到了粮食安全。所以说剖析“农民荒”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怎么来应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劳动力外流的现象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接下来请出经济之声的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袁钢明教授来做评论。刚才我们连线的时候记者提到了一个“农民荒”非常让人担忧的一个问题,我也想到了很多人用来形容目前农村这个现状的一个词叫做“386199部队”,青壮年全出去了,剩下的是妇女孩子和老人,能不能先来请您做一个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农村地区大面积出现这样的一种“农民荒”的现象呢?
袁钢明:我刚好相反,我觉得这实际上是农村转变过程中的另外一个侧面现象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中国农村在发生重大的转变,大量的农民不是在土地上了而是跑到城市去打工了。而他们的收入主要的来源都是来自城市的打工,他们的收入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是从离开了土地以后得到了改变,所以中国农村现在开始富起来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另外一个调查现象是这种发展的反面,又变成了没有土地没有农民来耕作了。这件事情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它实际是在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所以今天这个话题只谈到了它的不利的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前面它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实际上这个过程应该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农民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在土地以外离开的土地以后得到了非农产业、或者是城市打工、或者是工资性收入的好处。我们现在是不是要注意一下他们离开土地以后所造成的土地的一些问题,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的一些问题。但是不能把成就和发展方面完全忽抹杀和忽视掉。
农业劳动力流失有利弊 可通过规模化经营解决
主持人:不能光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农民朋友确确实实是致富了,但是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个致富的来源并不是从土地上来的,出现您说的一个问题的两面性,土地撂荒了,农业劳动力严重的流失,那么目前我们先来分析分析这个弊端,您觉得土地撂荒之后有没有办法得到缓解呢?
袁钢明:可以。
主持人:怎么缓解呢?
袁钢明:这个情况我不把它看的非常的悲观和可怕,因为我也在调查这种情况,我们看到农村里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但是土地在种着呢,他们舍不得丢掉土地。而且土地种植方式得到改进,产量也高了而且劳作也轻松了,所以老人妇女和孩子也能够参与了,也能够得到收成,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是用青壮劳动力才能做的现在也不一定了。所以不一定说是男劳动力青壮劳动力出去了这个土地就完全撂荒,这是第一。第二现在农村的土地收入也很高了,有些土地只要比原来小的土地得到很高收入的情况下,可以用不着种那么多土地了,可能就会出现土地不能充分利用或者说撂荒的现象,这也不值得惊奇,那么农民可以从土地以外得到更多的收入也未尝不可,这是第二。第三我认为中国的农村的改革很大一方面是劳动力确实要离开农村,他才能够得到收入的增长或者是进入城市化的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这个劳动力进城的这一个变化的话,中国的农村永远得不到改变,所以说这个变化过程中也不值得那么大惊小怪。而且我们会认为这是农村改革或者说发展的一个进展,那么最后我们想说的这个事情最终的原因是在于农业的收入或者土地上的收入太低了,它不可能高到和城市一样的收入,所以他必须要寻找更高的收入,使他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回报。所以他只能离开,这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主持人:一个正常的选择。
袁钢明:对,正常的选择并且是有效率的选择,但是我说完原因以后不能是想尽办法一定要提高农民土地收入能够达到和城市一样的收入,那是很难达到的,或者你说让国家给他足够的补贴,那也很难达到。这些做法都是很难达到的,但是我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地方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比如说前几个月我到陕西看到一个农业公司,他们公司把分散的土地集中的收起来,这个不是完全的收购,他们是通过出租的转让,农民把他们土地来不及没办法耕种的土地转租给农业公司。
主持人:承包出去对吗?
袁钢明:对,农业公司就能有很多的土地,土地多了以后,规模就有了。而现在我们说一户农民只种几亩地或者十来亩地,他们根本得不到足够的规模效益,这个土地通过农业公司把它规模化集中起来以后,农业公司有集中的投资,收益就很高,而且他可以采用高效的农业回报也很高,还可以反过来再雇佣农民来到公司来打工。农业的土地在集中化了以后收益就很高,把闲置的土地都利用起来了,也有人劳动,也有土地在长庄稼,所以说这种方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要采用高效农业或者采用现代化的投资方式,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是可以做得到的。这种规模化经营不是我们说的行政的措施或者无偿的一种,而是有一种利益化的配置方法,刺激的方法是可以做得到的,我觉得这是改革结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市场化或者通过公司化或者通过投资经营的方式更加有效率的方式解决好。
主持人:通过您刚才的这个说法我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方面我们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过程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了城市,在城市寻找他们致富的来源。另一方面就像您说的,比如我看到过一个例子,在美国可能一个人能够种五六千甚至上万亩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原因您刚才提到的机械化生产或者说集约化生产,或者说把这个土地承包出去,让其他的人来种,那这样的话我们也一方面是解决了致富的来源,另一方面也是更合理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对吗?
袁钢明:对,我刚才后面就说更好的解决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的问题,就是现代化的问题。所以这个过渡变化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困难,我们用新的方式来解决它,可能会走向一个更新更有效的道路。
导读:我国每天消失行政村20个,“农民荒”前景不容乐观。10月27日18点经济之声聚焦:什么原因造成农村地区大面积出现“农民荒”,如果当前“农民荒”现象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会带来哪些危害?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中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近年来农民工民工荒的问题是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但是就在人们对“民工荒”问题给予注意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忽视或屏蔽掉了藏匿在“民工荒”背后的另外一种劳工现象,这就是“农民荒”。详细情况我们有请值班编辑慧娟来做介绍。
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 农业大国现“农民荒”
编辑:农业大国出现了“农民荒”,这是非常重大的国情变化,对此有记者走访了不同省份的农村,我们来看一下调查结果。河北省崇礼县狮子沟乡东毛克岭村,全村在村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60岁以下的劳动力屈指可数。再来看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情况大致类似。赵家沟村户籍人口234人,在村常住130人左右,基本上也都是老人和儿童。实际上今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就发现,像河北、山西、河南、内蒙以及其他省区的情况大概都是这样,本来是农业大省的一些中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也变得越来越少。根据了解,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当年三农问题的突出现象。农村人口外流给在经济增长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务农劳动力,缺乏的“农民荒”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一共涉及了17个省区市的2749个村庄调查就表明,超过七成的农村已经没有进城打工的剩余劳动力,仅有1/4的农村还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但是如今五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目前一些主要的劳动力都是60岁左右的农民,出于对土地和耕种的自然感情依然坚守工作,但是现在依然每人要耕地20亩到30亩,基本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力现在呈现出超负荷运转的现象。那么再过5-10年当这些老人都没有办法再因为劳作的时候,种粮主产区的劳动力就将面临后继无人的现象,严重危害到了粮食安全。所以说剖析“农民荒”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怎么来应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劳动力外流的现象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接下来请出经济之声的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袁钢明教授来做评论。刚才我们连线的时候记者提到了一个“农民荒”非常让人担忧的一个问题,我也想到了很多人用来形容目前农村这个现状的一个词叫做“386199部队”,青壮年全出去了,剩下的是妇女孩子和老人,能不能先来请您做一个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农村地区大面积出现这样的一种“农民荒”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