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武汉都市农业打响绿色品牌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1月01日   阅读:

经济日报   华中重镇武汉,90%的面积在农村,37%的人口是农民。近年来,依托城市市场、信息、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武汉悄然打响了一场都市农业绿色品牌战役。   今年8月,农业部对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质量抽检,武汉农产品安全系数位列全国第三。目前,武汉116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其数量、面积均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都市农业发展升级,就是要提升绿色品牌,锻造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武汉市副市长张学忙说,“武汉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理应有所作为。”   2003年,武汉都市农业调整进程表:到2007年,全市要形成菜、奶、肉、禽、渔、游6大优势产业,正规化生产基地达到100万亩,组成规模经济板块。   “捆绑”原来分散投入的资金,加速小生产向大生产跨越。2004年,武汉把1亿多元资金集中投向优势农业基地建设;而通过市场化运作,武汉正规化基地建设当年吸引内外资项目179个,引进资金近18亿元,超过此前5年农业引资总和。   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通过发展规模农业,推进农业品种改良、新技术和农机普及,农民不再单纯“靠天收”。现在,武汉正规化生产基地的机械化作业率达56%,农业科技运用率达60%,农产品科技含量比分散生产提高一倍多。   目前在武汉市郊,已建成42万亩农产品正规化产业基地,其中种植基地1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水产基地20万亩,形成了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现代农业经济板块。   不仅如此,为了打通流通环节的“肠梗塞”,武汉市近两年投入5亿多元建设农产品交易平台。武泰闸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国知名,长期以来因场地限制制约发展,去年6月,投资3亿元完成一期搬迁。一年多来,场地交易额增长43%,一举突破30亿元。   目前,武汉22个大型区域性批发市场,36个产地批发市场、47个专业市场和600多个运销联合体和1万多个农民经纪人实现市场信息联网和互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强劲发展势头,还引起众多全球商业巨头关注,沃尔玛、家乐福去年在武汉增设了采购配送中心。2004年,全市农产品交易总额320多亿元,同比增长28%;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9%。   有资源无品牌,曾多年困扰武汉都市农业发展,一些特色农产品失去了过去的优势。洪山菜薹是唐代御菜,蔡甸莲藕是清代贡品,江夏头是“满汉全席”8大名菜之一。但这些特色品牌都存在规模不大,附加值偏小等诸多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农产品只有像工业产品一样,先实现标准化,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品牌。2004年,武汉拨专项资金600万元,聘请30名专家对武汉优势农产品进行产业化论证,启动了洪山菜薹、蔡甸莲藕、江夏头、东西湖菜豆、双柳豇豆和箭杆白六个特色品牌农业的产业化工程,计划在3年内扩种10万亩。农业部门已实行挂图作业,严格按照方案,将每一个环节责任到人,引导农民在发展特色品牌农业上实现新的突破。去年底,洪山菜薹原产地保护、扩种取得成功,在拍卖台上,1公斤洪山菜薹拍出2000元的高价。   要维持品牌的竞争力,保证质量是关键。武汉确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2003年,在湖北省率先实施《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实现了全程监控体系。   “武汉众多农产品的质量实现了质的突破,达到发达国家的质量检测标准。”一位多年参加武汉农产品监测的评审专家如此评价。   去年,武汉农业增加值首破1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3%。武汉市农业局吴福曾局长说:“传统农业正在向都市农业迈进,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是武汉都市农业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