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确保粮食安全 建设和谐广东——写在2005年世界粮食日之际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16日   阅读:

南方日报   今天是“世界粮食日”。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粮食危机不断出现,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公众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仍然面临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逐年增加等诸多问题;粮食生产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尤为艰巨。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粮食问题掉以轻心。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农业与跨文化对话”。强调不同文化对全球农业作出的积极贡献,认为不同文化国家之间开展真正的对话是解决全球贫困和环境恶化问题的先决条件。对于在粮食安全和农业方面面临类似难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主题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些不同文化国家之间的对话是他们彼此分享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重要途径。   广东保障粮食安全措施有力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仅40%左右,保障全省超亿人(包括外来民工)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粮食购销政策,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新体制,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努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确保粮食总量平衡,保障军需民食和社会稳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政府负责制,粮食安全有保障   1994年,我省率先建立了粮食工作责任制,制定了考评办法,每年省政府对各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收购和储备实绩等进行考评。1995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全面实行“米袋子”各级政府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政府粮食工作事权责任。2001年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省政府将粮食安全责任列入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的内容。2003年起,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粮食安全责任书。实行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以来,全省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采取按保护价收购、定购粮奖售化肥、直接补贴粮农等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1994年起,全省粮食生产连续六年获得丰收,总产量从1663万吨增加到2000万吨。近年来,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粮食,优化品种结构,优质水稻品种占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4.5%以上,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逐步得到扭转。10年来,全省先后有44个市(次)被省政府评为粮食工作年度先进单位,43个市(次)被评为年度表扬(合格)单位。   完善政府调控机制,稳定粮食市场   1992年,我省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此后,根据国家的要求,逐年增加全省地方粮食储备和粮食风险基金规模。目前,我省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已基本达到国家对销区的要求。2003年,省政府批准实施《广东省粮食应急预案》。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地方已初步建立起粮食应急机制,成立了粮食应急指挥机构,联系建立了276个粮食应急加工厂、179个运输企业和230供应网点,逐步形成了应急体系。在“94.6”、“98.6”、“05.6”遭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1996年台海局势紧张和2003年“非典”影响发生的粮食抢购风波中,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特殊时期全省粮食的有效供给,   放开购销市场,搞活粮食流通   1992年起,我省不断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取向改革。2001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粮食市场,初步建立起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正常情况下,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和建设粮食市场,逐步形成了省、市、县多层次开放的粮食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参与粮食经营活动,搞活粮食流通。同时我省与湖南、江西、河北、河南、安徽、吉林等全国粮食主产省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完善的购销网络,每年从省外采购和进口粮食超过2000万吨。不仅解决了产需缺口,而且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近十多年来,人民群众日益深刻地感受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给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遍布城乡的粮油供应设施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粮油市场流通活跃,市场品种丰富多样,粮油品质结构优化,粮油价格总体平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和搞活粮食流通的必要的物质条件。1995年,省政府决定以新沙港机械化骨干粮库为龙头,围绕“一系(珠江水系)三线(京广、广茂湛、广梅汕铁路沿线)”选点布局,建设以“四散”为目标的现代化粮库网络——“珠江粮食走廊”。“九五”期间全省新(扩)建粮库项目163个,新增仓容320万吨,比原来可使用库容量增加近一倍,初步形成了与东北、长江和西南走廊相衔接的现代化粮库网络。与此同时,争取国家在我省建设粮库20个,共投资13亿元,建设库容140万吨。我省负责建设的19个中央粮库,总仓容为130多万吨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另外,“十五”期间,省政府又投资6亿元建设现代化省直属粮库50万吨仓容,投资1亿元建设现代化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目前,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已投入使用。上述粮食基础设施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处丰虑歉 居安思危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综观古今中外,有粮则安,无粮则乱,粮食不仅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无论是从国家长治久安论粮食,还是从粮食产需状况论粮食,爱粮节粮都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1991年,国务院确定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今年国家粮食局确定粮食宣传周的主题是“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爱惜粮食,节约资源的风尚。   广东粮食产不足需   广东人多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省粮食由余变缺,并且缺口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主销区。近年,全省年粮食总产已从历史最高的2000万吨降至约1500万吨,总需求在3500万吨左右,产需缺口在2000万吨以上,自给率为40%左右。近年全省产需形势的特点:一是人多地少。2004年,全省常住人口为96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7805万人,外来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815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全省吃饭人口超亿人。耕地面积3161万亩,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0.41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27%,仅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人均耕地最低警戒线0.8亩的一半。二是粮食生产趋于稳定。随着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从1999年起逐年下降,分别从当年4912万亩、1936万吨,下降到2002年的4124万亩和1497万吨,尔后趋于稳定。2003年播种面积4127万亩,总产量为1503万吨。2004年早稻增产,晚稻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灾而减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85万亩,总产量为1390万吨,同比减少113万吨。预计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41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三是粮食需求逐年增加。据调查,2003年全省粮食总需求为3635万吨,2004年为3710万吨,2005年预计达3760万吨。四是粮食产需缺口大。近年粮食产需的总趋势是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粮食自给率低,大部分粮源需要通过省外采购和国外进口解决。总的来说,全省粮食需求逐年增加和产需缺口越来越大的趋势将不可逆转,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逐渐加大,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   我国粮食生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在连续几年获得丰收之后,从1999年起连续几年减产。2003年粮食总产量4.31亿吨,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年份。2004年,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产量得到恢复性增长。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4.69亿吨,比上年增长0.38亿吨,增长9%,扭转了连续4年下降的局面,是历史上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但粮食总消费量达4.9亿吨,连续5年产不足需。预计2005年粮食总产量基本持平或略有增产,产不足需的形势仍然持续,预计缺口达0.25亿吨。   展望未来,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压力将继续存在。一方面,人口不断增长,全国人口近13亿,平均每年还增加约1400万人,每年粮食需求量将以500万吨左右的速度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耕地逐年减少,1996-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多亩。确保粮食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粮食支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粮惜粮,建设节约型社会   “富民之要,在于节约”。党中央、国务院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之一。粮食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节约粮食,减少粮食损耗,从一定意义上讲,等于开发了“无形粮田”,为社会增加了粮食供给。中华民族素有居安思危、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生产到消费过程中任何浪费粮食的现象都是与我国国情、粮情和民情格格不入的。   粮食与生命同在。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树立粮食资源的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培养爱粮惜粮的良好习惯,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广东贡献一份力量。   粮食安全的内涵   粮食安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自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以来,其基本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结合我国国情,对“粮食安全”概念的理解应该是:一方面保障市场粮食的供需平衡,主要保障粮食市场供给和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所需,并逐步提高其所需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另一方面是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与提高,形成可持续性的粮食供给能力。   广东全面实行粮食收购准入制度   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今年8月,省政府颁布实施《广东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及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粮食收购准入制度。《暂行办法》对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分别规定了相应的准入条件。申请人可以向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合格并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者,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