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业高新 >> 内容阅读
关于航天育种引出的话题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12日   阅读:

来源:搜狐IT 作者:孙宏金   尽管我国政府在解决12亿人口吃饭问题上,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作为一个占世界总人口22%的农业大国,“米袋子”、“菜篮子”仍然是时刻不容忽视的大问题。10多年来我国航天科学工作者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太空育种的成果,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为农业增产带来了春的信息。而多少使人有些不解的是时至今日,进行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仍然是少数单位的专利,许多航天种子仍生长在试验田里,缘何出现这种状况呢?个中原委甚多。   由于没有发射专门的航天育种卫星,种子搭载只是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上,利用剩余的有效载荷,顺便捎带着进行的,数量和品种都极其有限。据统计,10多年来,仅搭载了40~50多公斤农作物和植物种子,必然难以形成一定的种植选育规模。   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必要的资金入,我国航天育种至今仍停留在自发的和实验研究阶段,规模小,无计划,推广的力度也不够,这种状况无疑将影响航天种子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包文生总经理说,目前他们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进行航天育种研制的单位也寥寥无几,规模也极其有限。   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对于航天育种的成果缺乏宣传,对这一成果知道的人不多,因此,航天育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不知道,不了解,培育和推广就无从谈起。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关于种子管理的法规和传统的观念也在影响和制约着太空育种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   航天育种是一项新的育种技术,也是一项新鲜事物,从1996年底开始,国内一些新闻媒体连续进行了关于航天育种的报道。这些新闻媒体的炒作,伴随着夏的流火而升温,伴随着秋的果实而行走,以至于在四川、在河南、在山东、在北京,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航天种子结出的果实,值得指出的是,一是不能为了占领市场和追求经济效益而随意炒作,把其它种子结出的果实贴上航天育种的标签,坏了航天种子的名声。二是要科学地宣传太空育种,宣传航天育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航天育种的作用,在肯定航天育种作用的同时,也要肯定其他育种方法,多种方法并用。   专家建议,作为一个新型边缘学科,航天育种需多部门、多行业通力合作。同时,在进行航天育种技术成果推广的同时,要加强航天育种机理的研究,把为什么发生变异的原因和机理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