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资信息 >> 内容阅读
我国化肥产业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增发展格局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11日   阅读:

慧聪网化工行业 【hc360慧聪网化工行业】:中国化肥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也是进口大国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存在绝对的供需缺口。   近几年,我国化肥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增的格局。2004年我国粮食面积和粮食产量实现了1997年以来的首次增长,二者分别较2003年增长2.2%和9%。预计200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将达10385万公顷,同比增长2.2%,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7920万吨,同比增长2.1%,这将有效带动化肥需求。预计2005年全年我国化肥消费增长将明显超过世界化肥消费平均增长水平,化肥总消费量将达4600万吨(折纯),同比增长8.15%。2010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5100万吨和5600万吨。   从产量看,我国化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2004年,全国化肥总产量达到4519.79万吨(折纯),比2003年同比增长了16.2%。其中氮肥3352.96万吨,增长14.6%;磷肥993.33万吨,增长15.7%;钾肥225.78万吨,增长52.2%。   进入2005年,国内主要化肥品种产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生产化肥2412万吨,同比增长11.7%。由于农业需求旺盛,化肥产销率继续保持95%以上的高水平,总产销率96.5%,其中氮肥主要品种尿素产销率高达98.1%,远高于磷肥和钾肥产销率,显示出市场对尿素的强大需求。   同时,在目前我国4450万吨左右的尿素总生产能力之外,一些新扩建项目仍在进行,如华鲁恒升集团30万吨大颗粒尿素、兰花集团第二/三套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项目、北大荒股份公司浩良河化肥公司油改煤增产10万吨、四川美丰2005年尿素产能增加30万吨,天脊中化高平化工公司在建的60万吨尿素项目等,预计2005年底国内尿素产能将较2004年底新增300-350万吨左右。但由于油头企业油改煤技改、气头企业因天然气供应紧张减产及煤头企业因电力及运输等原因减产,预计2005年产量在4350-4400万吨。考虑到出口及农资系统库存等因素, 2005年国内尿素供需基本平衡。   而2006年,由于国内尿素的进一步扩建,预计新增生产能力172万吨,加上2005年投产的部分产能,2006年国内尿素产量将达4750万吨左右,甚至有可能出现供需略有赢余的状况。   可以说,我国氮肥总供需自2003年后是处于总体平衡状态的,而钾肥、磷酸二铵和NPK合肥仍要靠进口来满足需求,这是一个结构性缺口。依照目前国内的用肥习惯,我国土壤施肥氮磷钾比例为1:0.4:0.17,氮肥是农业用肥的主导产品。因此,我们不认为供需状况是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的主因。   出口 挡不住的诱惑   与大多数国际企业不同,由于能源储量的问题,中国绝大多数氮肥企业以煤为原料。 2004年以前,国内煤头企业占氮肥企业总数的62%、气头企业占26%,油头企业占12%。但因油价上涨过快,不断有企业油改煤。在8月份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上报给发改委的一份资料中表明,以煤为原料的生产装置所占比例已经上升到70%。 国内煤价市场化以来,国内化肥企业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尽管3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召开会议并宣布对化肥生产所用无烟块煤实行限价,规定以2005年1月底前实际销售的最高价格为限,然而从实际情况看,这一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相当一部分地方的煤炭价格都创了近几年来的历史新高。例如,湖南尿素企业的贵州块煤到厂价,平均为728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0%;山西块煤计划内指标到厂价为633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0%,计划外指标为86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0%;燃料粉煤进价为38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80%。再如河南南部某大型尿素厂,1月底山西块煤到该厂的价格为610元,粉煤为400元,而到了4月底,块煤则涨到了780元,粉煤涨到了520元,每吨分别比1月份上涨了170元和120元。   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推动了尿素生产成本的提高。据对全国17个省、市的76个企业调查,以煤为原料每吨尿素的生产成本平均将增加328—365元,以天然气为原料每吨尿素生产成本平均将增加383—394元,但相对于油价的上涨,这一涨幅还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国家在电力、运输、税收等方面对化肥企业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目前以石油和煤炭为原料的化肥企业平均生产成本分别约为1300元/吨和1200元/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950元/吨。但实际上由于规模原因,氮肥企业间差距极大。大规模氮肥企业消化能力强,平均生产成本低于这一数字,而一些小氮肥企业则很难承受这一冲击。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氮肥生产企业588个,2004年行业销售收入1009亿元,利润总额65.6亿元,但是年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9个,占企业总数的4.9%,占氮肥总产量的22.1%,实现利润总额45亿元,占行业利润的69%。而其余企业的利润很低,全行业还有107个企业亏损,亏损额达5.36亿元。这也是因为2004年大部分时间是实行的1400元中准价。   虽然这一价格可以保证大氮肥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与国际市场价格差距还是很大。特别是亚洲传统尿素供应商印度尼西亚在2003下半年实施尿素出口禁令,越南、菲律宾、韩国等东南亚和东亚国家为满足本国日益增长的化肥需求,纷纷选择进口运输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国化肥。越南湄公河流域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稻出口地区,而且可种三季稻,每年的氮肥需求在300万吨以上,而本身的生产能力只有90万吨。高额利润导致大批中国化肥涌向越南。2004年1至10月,仅越南就从我国进口化肥155万吨,占我国化肥出口总量的30%,占越南化肥进口总量的40%左右。大量出口分流了部分原本用于国内市场的资源,推动了化肥价格走高。   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和成本的提高使得国家不得不提高化肥限价的台阶,但为了保护农业又不能完全放开对化肥价格的控制,于是就形成了2004、2005年不断出台政策,反复测试化肥产销平衡点的局面。而目前价格的确定,与2005年煤炭价格趋于稳定是相关的。   到2005年,以1650元价格看,国内氮肥企业的利润空间基本可以保证,但还不足以补上出口的价差,如何控制出口成为调控化肥价格的关键。 据余晨扬先生介绍,我国化肥进出口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90年代之前,国内化肥生产能力低下,主要靠进口。当时执行的是鼓励进口的政策,免关税,国家还给以补贴。第二个阶段在90年代后期,生产能力跟上后,取消了进口补贴。第三个阶段从本世纪初到2004年以前,随着产能进一步扩大,开始执行鼓励出口的政策,有出口退税。第四个阶段就是2004年3月到现在,开始限制出口。   2004年3月,国家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到10月,我国出口各种化肥527.35万吨,同比增长42.86%,其中,尿素出口261万吨,同比增长52.62%。因此从2005年起,国家不断加大化肥出口关税的力度。   如果按250美圆/吨出口价计,现在每吨税额在600元人民币左右,这几个月氮肥出口已经无利可图。   目前的状态是:在化肥使用旺季,国内价格可以攀升到2000元以上,大氮生产商即使执行1650元的出厂价,也可以有400元/吨左右的利润,如果有其他销售渠道,利润可能更高;而出口因为高关税,利润空间反而非常小。美国曾有290美圆/吨以上的进口价格,但即使是这个价格,按30%征税后,利润也低于国内销售。因此,基本可以保证旺季国内化肥生产全部销在国内。在化肥使用淡季,氮肥企业可以选择淡储,这当然会增加仓储费用,也可以选择出口,交15%的关税,二者在成本上区别不大。关键就要看对后期的化肥价格走势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