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政策动向 >> 内容阅读
银川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来源:种子网           2008年05月28日   阅读:

“两年来,各级财政投入930多万元用于设施水果园区建设;涉农部门和结对帮扶单位投资配套了11眼机井,推广了低压灌溉等8项新技术;天天鲜果业等5家企业投资3200多万元,建起1600多亩生产基地,全村三分之一村民就地变成产业工人。”几天前,谈起村上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担任村干部20多年的永宁县胜利乡胜利村支书高勤感慨万千。银川市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使工业的“反哺”和城市的支持,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引擎。 “建立有保障的资金、资源向农村、农业流动的机制,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这样定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按照这一发展理念,银川市采取“财政投资倾斜、政企单位包扶、城乡资源共享”措施,全方位、深层次地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强根基、增活力、提素质”。几年来,银川市逐年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市上制定了鼓励社会资金“涉农”的优惠政策,每年吸引近2亿元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培育出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 “农字号”龙头企业100多家,成了农民增收的忠实伙伴。市上实施了“不富不脱钩”的结对帮扶计划,83个市直部门与全市10个移民吊庄乡镇的46个村结成对子,每年投资300多万元。教育部门开展城乡学校教学互动活动,使农村孩子享受到城里的优质教育。卫生系统建立长久送医下乡制度,24家城区医院,每年派出60余名专家,到27个乡镇医院坐诊。去年,银川市启动了“百企扶百村”工程,今年启动了由政府“买单”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计划3年内将2000名“泥腿子”培养成“田秀才”。 银川市长王儒贵说:“今年,银川市本级财政用于发展农业的资金达6000万元,3年来,年均递增超过30%,高于同期财政增长水平。”去年,银川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位居全区5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