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爷爷的蓑衣,奶奶的箩筐 微缩农具吸引国庆游客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03日   阅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簸箕、箩筐、犁、耙、耖……这些被人们逐渐淡忘的传统农具,如今在武义县郭洞村被农民制成小巧的工艺品,令来此度假的上海、杭州游客爱不释手,纷纷掏钱购买,也让村民赚了个喜笑颜开。   今天一早,上海游客李胜平一行来郭洞村游玩,发现这里家家户户忙着赶制微缩传统农具。他感到新奇,顺手抓起一架扬谷风车,用手轻轻一转,风车呼呼响。7岁的儿子问,这是做什么的?尽管在上海长大,李胜平还算“认识”,说:“这是风车,农民扬谷用的。”但儿子仍不明白:“谷子为什么要扬?风车怎么个扬法呢?”在一边编箩筐的当地大嫂说:“田里长出谷子有实有虚,实的是米,虚的是糠。我们祖宗几千年前就创造出用风车扬谷的办法。”儿子似乎听明白了:看来,我们祖先还真会利用风的原理呐!   游罢骑马墙林立的古村落,杭州女孩余逦来到农民何文良的摊边,提起一件小蓑衣问:“这刺手的衣服,怎么穿呀?”老何笑着答道:“这是蓑衣,是农民下田劳动挡雨用的。”“一件真的蓑衣有多重?”“下雨淋湿后有5公斤重。”一群学生模样的游客围了过来,不约而同地说:“以前雨天种田要穿这么重的蓑衣,农民真是很辛苦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具的出现,传统农具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很多城里人不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从小随父做篾匠的何文良动了脑筋:一边收藏民间簸箕、箩筐、犁、耙、耖、风车等农具,一边细心揣摩,以竹木为原料精心编织、雕刻这些“宝贝”的复制品。村里人纷纷拜他为师,在家门口编织此类工艺品。国庆节前,全国各地经营旅游产品的客商纷纷进村订货,连杭州吴山通宝城、义乌小商品城的经营户以及韩国、日本的外商也来建立总经销、总代理业务。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洪加祥 张建成 编辑: 周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