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备战“后农业税时代”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01日   阅读:

南方都市报   政府如何因地制宜、正确引导   企业与农户应建科学分配机制   经营模式须与时俱进   编者按   一直以来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农业产业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多年的风雨历程,农业产业化是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得到了迅猛发展,忧的是很多地方的农民依然没有摆脱贫穷的困境。   进入“后农业税时代”,迈向“十一五规划”的新时期,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如何进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命题。本报试图通过采访著名三农问题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郭健、“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优秀典范金光集团,进而从政府、专家、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农业产业化的精髓,并试图从他们的身上找到新时期下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   走过20多年的历程,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迅猛发展。   综观“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巧解“三农”难题的尝试、金光APP致富云南澜沧县的成功经验和其他地方的失败教训,我们都不难看出,新时期下的农业产业化关键就在于政府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捕捉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企业要与农户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而农户则要务实进取培养市场竞争意识。   呼市成功源于因地制宜   让郭健(呼和浩特市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呼和浩特这个拥有250万人口,而农业人口就占到120万的塞外边陲城市能够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中国乳都”,并孵化了中国两大乳业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   在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中,郭健谈得最深说得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政府该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张晓山在分析呼和浩特的成功之处时指出,这个没有太多资源禀赋与地利优势的北方农业大市,能够走出农业产业化的成功之路,带领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当地政府独具慧眼地捕捉了中国乳业成长的黄金机遇,提出了“奶业兴市”的政经方略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而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其他地方政府急于求成,习惯于一哄而起的工作作风,为加快本地农业产业化进程,无视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情况,因此导致农户或企业对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记者曾在江西的一个小山村采访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先是要求老百姓把山上的茶树全部砍掉,种成橘子树,可是没过几年,橘子没看到长出来,即使长出几个也是枯涩难吃。后来换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有关领导看到老百姓不懂管理没收成,去省外考察回来之后引进一批品种优良的松树苗要求老百姓重新种上。可是现在松树又由于水土不服,新领导班子又准备重新种上“水土相符”的茶树。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政府如何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何等的重要。   企业发展不应牺牲农户利益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让企业和农户都能分享产业化带来的增值利润也是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关键。   农业产业化标志——“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闯市场的风险,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公司+农户”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由于在公司与农户之间缺乏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协调机制,农户利益经常很容易受到损害。例如某地区的屠宰鸡龙头企业,虽是带动了农民养鸡,但每只鸡只给农民1元钱。如果厂方自建鸡场养鸡,其支出比付给农民的代价要高得多,农民因此充当了“龙头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由于缺乏各种有效的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直接组织起来,农户们只能以单个的、独立的身份与各类龙头企业签订农业产业化合约,其组织化程度远不及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处于劣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景新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因而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光靠牺牲农户的利益来换取企业的发展,要让老百姓能一起分享到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增值利润。   经营模式须不断创新   据了解,“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源于广州的江高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由江丰公司按一定的价格把优质鸡苗、饲料卖给农户,农户按照江丰公司的要求进行饲养,江丰公司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然后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收农户养殖的“江村黄鸡”。   然而该成功模式到了很多地方就完全变了味。20多年以来,一幕幕坑农事件数不胜数,而农户不守信,随意践踏合同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过时!”和各种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景新指出,“公司+农户”的模式不是过时,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应该不断创新,赋予新的内涵。而事实上“公司+农户”的鼻祖——江高模式也是在不断地创新发展,江丰公司根据市场变化不仅把“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划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而且还进一步提出“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联合饲养模式。   正如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日前出席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时所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水平。   (详见C02-C03版)   本报记者 卢荣 实习生 钱培 陈璐   规划   农业部:5年内四成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透露,我国规划用5年时间使40%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来自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均增收1800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培育驰名商标100个以上。   动态   创办三农论坛求解三农问题   首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在穗举行   本报讯(记者卢荣)随着后农业税时代的到来,农村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新时期。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破解三农问题的出路在哪里?日前在广州举办的首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陆学艺、张晓山、秦晖、于建嵘、李昌平等一大批影响国家三农政策制定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一线工作者齐聚一堂,就这些关系到亿万农民的时代命题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据悉,截至2005年,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宣布全面免征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上宣布的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有可能在明年提前实现。取消农业税,究竟会给国家、社会和农村带来哪些影响?而政府又该如何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在此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之间的观点碰撞,将会议引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南方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兴锋则希望“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能把中国对“三农”问题最真知灼见的专家、学者聚集到论坛旗下,把论坛办成一个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决策参考的论坛。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吴伟洪 编辑:范海东 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