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汕尾城区——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21日   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  
 
  在全国万众齐心奔小康的历史大潮中,汕尾市城区承时就势,艰苦创业,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迅速由打基础转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今,素有“粤东黄金海岸”和“小香港”美誉的汕尾市城区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该区积极实施“工业立区、农业稳区、旅游旺区、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扎实做好对外、特色、民营经济三篇文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海洋产业与旅游业并举的独具特色的经济结构。建成了电子制造、纺织、制衣、制鞋、水产品加工、玩具制造、首饰加工、船舶修造等八大支柱工业;新辟了总面积达17.5平方公里的三和、东涌、长沙湾、香洲民营、捷胜民营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现在已有40多家电子、机电、生物保健、皮革、塑胶、毛纺等大中型企业前来这些新辟的工业园区安家落户,建成了远洋捕捞,对虾、牡蛎、网箱养殖,优质粮食、水果、无公害蔬菜、禽畜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工厂化养鲍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办成了以凤山祖庙旅游区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全区上下百业昌盛,蒸蒸日上。

  文化底蕴深厚独特


  该区地处南海之滨,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自远古时代开始,这里便有先民居住,创造了我国东南沿海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该区人民特有的淳朴、热情、包容、勤勉的性格,经过千百年战天斗地的锤炼而形成。人们对生活的珍惜、热爱,对美好未来的企盼、期待更是深沉、热切。于是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而生。那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象征和平友谊和救苦救难、扶危济困的妈祖文化,那听不完的民间故事,那唱不尽的民歌童谣,那看不厌的泥塑木雕,那赏不绝口的西秦、正字、白字戏和舞狮、舞龙、钱鼓舞等,既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又集中而生动地反映了这里的民间风貌。特别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汕尾渔歌更是登上了中国的音乐殿堂。取材于渔歌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成了中国乐坛的经典之作;《渔歌组唱》、《渔民娶新娘》等渔歌节目在北京、广州、汕头等地演出,均引起轰动;被誉为“南海渔歌王”的该区原文体委主任黄琛名扬全世界;广东卫视《艺术太空》对汕尾渔歌作了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了《民族魂——民歌电视系列》之《汕尾渔歌专辑》。

  随着历史的步伐,这里曾迎来秦汉、南宋等时期由中原南迁而来的居民,他们携来了中原文化,与这里的“原始居民”一起创造着这里的生活、这里的文明……为这里留下了深沉的文化积淀和诸如凤山祖庙、关帝庙、得道庵、商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生活遗址等光芒四射的名胜古迹。汕尾市城区,一颗南海岸边闪耀着现代文明和古代文化光辉的明珠。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该区不断加大投入优化投资硬件环境。目前,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城乡主干公路全部水泥化,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城市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康体娱乐设施配套齐全。随着深汕高速公路埔边和长沙路口的开通,该区与外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区位优势更为凸现。同时,他们还落实了“一站式审批、一个口子管理、一个窗口收费”的“一条龙”服务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健全了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保护、重点管理、重点扶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该区成为八方客商争相投资的热土。


  “智者贵于承时,时不可失”。随着CEPA的建立和汕尾市委、市政府关于把市区建设成为辐射全市发展中心目标的实施,该区迎来了“再创新辉煌、实现新腾飞”的黄金时期。他们真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办工业、搞农业、拓展旅游业。他们将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海内外客商携手共进,促城区腾飞,让客商发财。

统筹:杨红雨 刘景茂 谢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