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今年菜价为何居高不下?———透视市区菜价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20日   阅读:

刘俊民 王利辉 代玺 张铮 刘丹凤 张蕾
  
    透视菜价之一
    市民叫苦:吃不起菜了
    白菜贵了,豆角贵了,西红柿贵了,连大葱也贵了。最近,市民在买菜时普遍感到今年的菜价偏高,不少市民甚至有“吃不起菜”的感觉。
    菜价一直居高不下,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记者了解到,今年在许多市民的餐桌上,豆腐、豆芽唱起了主角。菜价过高不仅成为大多数市民的共识,也成为了市民心中说不出的痛。
    记者在市区某菜市场看到,大多数市民在买菜时都精打细算。家住市区建安大道的赵大爷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候,西红柿、豆角都挺便宜的。今年就奇怪了,这些很平常的季节菜怎么都这么贵呢?以前每天出来买菜,回家的时候菜篮子都是满满的,现在却装不满了,菜贵呀!”
    不少工薪阶层也普遍反映菜贵得都让人不敢买了。在某市直单位上班的刘女士对记者说:“蔬菜价格真是高得离谱,都快赶上肉价了!如果肉的价格高了还可以少买点儿,菜是每天都要吃的,一直这样下去可就受不了了。现在我们总是买些豆腐、豆芽之类稍微便宜些的菜吃。”过高的菜价对一些低保人群的影响尤甚,一些依靠低保的群众甚至感慨:“我连菜都不敢买了!”
    据市城调队近期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市区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青椒、尖椒、西红柿等蔬菜的涨幅超过了100%。目前,我市的菜价已经超过了省会郑州的菜价。

    透视菜价之二
    菜农声音:减产收入升
    9月10日10时许,记者赶到魏都区丁庄乡高庄村,赵涛正在一块儿菜地里采摘小白菜。
    39岁的赵涛从1996年开始从事卖菜这一行当,他家里种了一亩蔬菜,其中近七分地是小白菜,三分多地是晚黄瓜。
    “昨天的小白菜已批发出去,每斤卖0.15元。”赵涛告诉记者。每天四五点钟,他就骑着三轮车,和村里的几个伙计一起到市区新兴路农贸市场卖菜。“辛苦倒谈不上,这是我们分内的事。”他说。
     菜价上涨并未影响像赵涛这样的菜农。他说今年蔬菜产量降低了,但菜价高了。“一增一减”,总体收入没降反升。去年他卖菜收入4000多元,今年收入预计可以达到5000元。
    透视菜价之三
    追踪蔬菜批发环节
    9月11日清早,记者赶到距离市区约55公里的襄城县群发蔬菜批发市场。群发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天的成交量能达到5000吨。许昌市民口中的菜,约有半数都来自这里。
    菜贩耿松亮贩菜有15年的历史了,每天清早5点多钟,他就来到菜市场,看菜、砍价、收菜、然后安排人外运。耿松亮坦言:“干了10来年,今年的生意最好了。”
    菜贩们不怕菜价涨,就怕菜价跌。打个比方来说,去年茄子1斤1毛多钱,耿松亮把菜贩到外地也就是两毛钱1斤,中间只加了几分钱的利润。但今年茄子从地里拉出来的价都高,1斤3毛钱,运出去能卖到1斤4毛钱,菜价越高,他的利润空间也就越大。因此,像耿松亮这样的菜贩对菜价上涨热烈欢迎。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菜再贵,总会有人吃!
    据菜贩们讲,他们运到市区的菜一般只加价20%左右,除去油价和运输损耗,赚到的钱并不多。

    透视菜价之四
    零售市场菜价猛涨
    “今年菜价高,主要是零售环节的价格涨得太快。”从事蔬菜经营多年的王先生对记者说,过去蔬菜零售商在批发价上每斤加两三毛钱就卖了,可今年通常加价四五毛钱。
    9月11日,记者在市区北关农贸市场、新兴路农贸市场和向阳路农贸市场等多家农贸市场采访时发现,在零售市场上,西红柿,辣椒、土豆等蔬菜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小白菜去年0.4元1斤,今年已经卖到0.8元1斤;空心菜则由去年的0.2元1斤上涨到0.5元1斤。
    9月12日上午,在万丰蔬菜批发市场,记者调查了几种常见菜的批发价:西红柿每斤0.6元,长豆角0.65元,芹菜0.38元,黄瓜0.35元。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北关农贸市场,发现几种常见菜的零售价已涨出一大截:好一点的西红柿零售价为0.8元,长豆角售价1.3元左右,芹菜售价1元,黄瓜售价1元。从批发到零售,有些常见菜的菜价何止翻了一番。
     经营蔬菜生意多年的菜贩万师傅说:“今年的菜价之所以猛涨,是因为各项管理费、损耗占了相当一部分。更主要的是,我们要靠卖菜生活,不挣钱的事儿谁干?”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超市、街头小菜店的菜价比农贸市场略高一些。由于在这里买菜方便,不少超市还设有特价菜,很大一部分购买人群被吸引,也加速了菜价的上涨。
    透视菜价之五
    菜价缘何一路猛涨
   “菜价上涨的问题不归我们管。”记者先后走访了多家相关职能部门,得到的是几乎相同的回答。
    那么,菜价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城郊菜田面积大量减少是菜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按照相关标准,省辖市的城市常住人口人均菜田面积不低于0.05亩,保护地面积不低于0.02亩。即便按30万人来计算,我市也需要15000亩菜田才可以满足需求。而实际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大量菜农转变为市民,实际菜田面积只剩下6000亩左右。临近城区的许昌县半截河乡大坑李村原来的菜田面积为1100亩,现在却只剩下500亩;李庄、孙湾、三里桥等村的2000亩菜田已全部被占完。另外,温室大棚等设施被拆除后不能恢复也致使反季蔬菜价格上涨,如高桥营乡的大王庄村,原来有200个温室,如今只剩下5个。
    一边是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大量菜田被“占为他用”,一边是新菜田迟迟开发不出来。
    魏都区蔬菜办一位工作人员说,国务院、省政府曾多次下达文件,1999年12月,我市财政局和农业局还共同转发的《河南省新菜地开发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中明确规定,占1亩菜田需要补充开发两亩新菜田,并且占1亩菜田还要补交2万元新菜田基金,由各县(市、区)蔬菜副食品办公室征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菜田基金却一直未征收上来。
    自前年以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也成为导致我市菜价偏高的原因之一。此外,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留守”家中的劳动力大都难以适应种菜这一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精细活儿。由于缺少资金,一些农田基础设施日益损耗,后期维修工作不能保证,也影响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透视菜价之六
    菜价引发的思考
    按照相关的经济学原理,蔬菜属于一种基本的生活资料,菜价过高,将会带动其他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甚至会给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带来相当大的负担。菜价过高的直接原因是市区菜地面积的急剧减少,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巩固“菜篮子”工程之间的关系。
    一位从事蔬菜经营多年的业内人士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市郊的菜地属于“第一梯队”,向市区大量供菜;与之相接壤的乡镇菜地可以称为“第二梯队”。由于市郊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属于“第一梯队”的菜地逐渐消失,“第二梯队”变成了“第一梯队”后,就应“转变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换而言之,即是在市区菜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应在邻近的乡镇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建立若干个“菜篮子基地”供应市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市民抱怨许昌的菜价过高,说明本地蔬菜产业发展的滞后。政府部门应该在资金、技术上予以引导、扶持,提高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带出一批种菜致富村和种菜致富能手。同时,开辟蔬菜运输绿色通道,为蔬菜运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许昌学院讲师、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海泳说,在武汉等城市,冬、夏季节的蔬菜价格无明显差异,这是为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新品种和新技术。我市还需要在蔬菜的精细加工和蔬菜的科技含量上多下点功夫,建立蔬菜生产、加工、科技服务和市场营销“一条龙”网络,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最终达到农民种菜收入提高,菜贩子有钱赚,市民得实惠的目标。

来源:许昌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