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财经要闻 >> 内容阅读
九月上旬福州粮食价格涨跌互现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16日   阅读:

来源: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

  进入九月份,福州粮食市场各品种价格呈现涨跌不一的格局,其中晚米、粳米、色拉油价格呈现跌势,丁优米、大豆、豆粕价格有明显启动迹象。

  一、秋粮品种价格逐渐与新粮接轨,秋粮上市的压力显现。

  据国家统计局农户种植意向调查,预计200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5.58亿亩,比去年增长2.3%。其中,夏粮已全部收割,初步统计的总产达到10627万吨,增产512万吨,增长5.1%,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有所增长。由于今年我国粮食产量的预期增产,导致新粮上市前,同品种价格下跌以迎合新粮的上市。本旬晚米、粳米、东北米价格都有明显的下跌表现,其中江西“923”丁优米价格在3400元/吨,下跌40元/吨。04年浦城产晚米销售价格在2200~2360元/吨,下跌60元/吨;安徽、建阳产04年晚米价格在2100~2160元/吨,下跌40~80元/吨。江苏粳米价格下跌20元/吨,为2880~2920元/吨,东北米价格下跌60~80元/吨,为2880~2940元/吨。04年产晚谷价格在1460~1500元/吨,02~03年产晚谷价格在1400~1460元/吨,均有10~20元/吨的回落。

  二、国内陈玉米拍卖数量增加,市场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近两个月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强,目前福州市场玉米销售价格在1380~1400元/吨,累计涨幅已超过5%。据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的玉米出口总量为603万吨,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37.2%。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北方用玉米生产乙醇替代汽油,拉动了玉米的总体需求和市场价格。美国农业部预测我国2005/06年度玉米产量为1.27亿吨,低于上年的1.30亿吨。出口、消费、产量这三大要素都是近期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保持坚挺的主要原因。进入九月份,国内大型陈粮拍卖会相继举办,9月8日,吉林举办了53.68万吨的陈粮拍卖会,成交率达100%。其中玉米成交50.22万吨,最高成交价1140元/吨,最低成交价1030元/吨,成交均价1076元/吨,陈化稻谷3.46万吨的成交均价达到1155元/吨。在吉林举办的陈粮拍卖会之后,黑龙江即将拍卖30万吨陈玉米。陈粮拍卖的增加以及新粮的即将上市,有效地缓解了市场的供求矛盾,短期内玉米价格的继续上行将受到抑制。

  三、夏粮品种跌幅已深,价格回暖在即。

  目前国内夏粮品种的收获已结束,价格的回落也告一段落,早谷、小麦价格均已摆脱前期的低迷态势而出现回暖。目前福州市场早谷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新早谷继续保持前期到货价1500~1540元/吨的水平,到货多为储备用粮,贸易粮很少,02年产早谷价格在1320元/吨左右,市场供给充裕,9月13日举办的省级储备早谷竞价销售拍卖会上,02年产陈早谷成交率仅为32.94%,成交价在1320~1356元/吨。

  由于前期籼米价格的持续下跌,本旬市场到货明显减少,夏粮丁优品种涨幅明显,其中江西早丁优品种禾盛10号,价格从2720元/吨上涨至2760~2800元/吨;903丁优米价格从2360元/吨上涨至2400~2440元/吨;江西“65002”丁优米价格从2500~2520元/吨上涨至2540~2560元/吨;新产早丁优品种“948”价格稳定在2440~2480元/吨。九月份福州小麦价格也进入稳定期,05年产小麦价格在1480~1540元/吨,04年产小麦价格保持在1500~1540元/吨的水平。虽然我国今年夏收小麦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预计全年小麦产量在96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300万吨,其中冬小麦产量为9000万吨,同比提高5.0%。但今年1至7月份我国小麦进口总量为294万吨,同比降低15.4%。同时,国内小麦的储备入库依然保持较旺的势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增产带来的市场压力。未来几个月,小麦、大米的需求将逐渐趋旺,价格下跌空间将十分有限。

  三、卡特里娜飓风使我国大豆采购速度减缓,国内大豆价格借机上涨。

  虽然卡特里娜飓风已经结束,但美国海湾出口港口恢复开放日期仍不能确定,中国采购速度低于市场预期,这为美国大豆的出口前景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受此影响,国内大豆贸易商借机抬高了大豆的销售价格,目前福州市场质量较好的东北大豆销售价格已在3320元/吨,一般大豆销售价格在3200元/吨,较前期上涨了80~100元/吨;受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福州豆粕价格也出现小幅回升,目前价格在2600~2620元/吨,较前期上涨60元/吨。对于目前大豆、豆粕价格上涨,基本面并不支持,首先9月份,我国大豆预计进口量在200~220万吨,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据海关统计,2004/2005年度的前10个月,中国已经进口大豆2115万吨,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其次10月份之后,中、美两个主产国大豆将相继集中上市,廉价的进口新豆将会充斥国内市场。因此,目前大豆、豆粕价格上涨应属于短期行为,要警惕大豆市场整体行情的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