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财经要闻 >> 内容阅读
分析:中越发展壮大物流产业为何“好梦难圆”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16日   阅读:

 
  新华网广西频道9月15日电(记者张强 李嘉 李倩)去年以来,在广西、云南两省区政府高层频频与越南接触,对在边境口岸地区发展中越跨国物流产业展开广泛的沟通与协商。然而,由于缺少完整产业链条依托、缺少中心城市依托和缺少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统一协调机构等三个方面的“短腿”,导致中越两国发展壮大跨国物流产业“好梦难圆”。专家建议,简化物流通关程序、采取灵活的人员出入境监管办法、优化运输工具出入境管理办法、构筑便捷的资金流动和银行结算新体系是走出困境的良方。

  四大“难”挑战首个中越国际物流合作项目

  200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超过70亿美元。地处中国西南边境的广西、云南在与越南开展边境经济贸易合作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分布在近2000公里中越边境线上的凭祥、东兴、河口等重点口岸已形成了一定贸易规模。 

  最近,中国广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和越南北宁省商务旅游厅共同签署了“广西崇左-越南北宁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合作意向书”。然而,从20多年的边境贸易中得到的经验来看,由于各自的职能和分工不同,两国间边贸、海关、检疫、口岸、税务、银行等部门对的商贸活动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解决“货物通关难”、“人员进出难”、“车辆过境难”、“资金结算难”问题,仍是即将启动的首个中越国际物流合作项目面临的巨大挑战。 

  毗邻越南北部的广西崇左市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4个国家二类口岸,是中国拥有口岸最多的地级市之一;距离越南首都河内110多公里、距离中越边境40多公里的北宁省,是高速公路和铁路交汇的运输枢纽。

  记者从广西商务部门获悉,广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和越南北宁省达成合作建设的国际物流中心框架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中国广西崇左市计划在崇左市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同时越南北宁省在北宁市也规划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实现互动对接。二是双方政府在符合各自城市规划范围内,就该项目各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物流中心用地。三、双方依照各自国家法规,完成项目投资的审批、建设、运作所需的相关手续。2004年取道崇左市流向中国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商品达1000多种、300多万吨,货值达10多亿美元。崇左市已经形成中国产品通往东盟的主要陆路通道上的主要物流集散地。但是,货物通关难、人员进出难、车辆过境难、资金结算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崇左市的跨国物流发展业。 

  记者在凭祥、龙州等口岸采访时发现,由于中越两国的休假制度不同,越南口岸的各部门周末不上班,经常造成外省、外地的出口货物积压在我方边境口岸;我方对人员出入境的管理比较严格,拥有临时出入境证件的边贸企业人员只能当日出当日回,不能在境外过夜;两国的口岸设施比较落后,对过境货物和车辆的检查和消毒都是通过手工完成,较低的工作效率时常造成车辆的堵塞;由于银行部门收费高、资金转账速度慢等原因,目前采用人民币现金结算依然是边境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 

  发展壮大跨国物流产业三大“短腿”亟待补齐

  随着双边贸易的不断扩大,越南与我国西南边境省区开展物流产业合作的意向明显。2005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向越南副总理阮晋勇提出,广西与越南应加强推进边境地区各种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共同营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陆路大通道。2004年9月3日,中国云南省与越南河内、河防、广宁、老街等4个省市签署了合作纪要,加强中国河口-越南老街口岸的商品进出口、双方海关实行一次性商品进出口检查、准许云南省和越南的货运车辆在经济走廊范围内运行等有利于开展跨国物流的内容成为合作重点。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国西南省区和越南北部省份都存在着经济发展滞后、交通网络不全、运输能力欠缺等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不利因素。发展壮大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跨国物流产业的三大“短腿”亟待补齐。

  产业依托“短腿”:我国西南边境城市普遍缺少完整产业链条依托,商贸物流现状处于只发生“交货”不发生“交易”的尴尬局面。以“广西第一外贸强市”崇左市为例,这里的农业领域除甘蔗产业化有一定规模以外,其他农业产业化程度还很低;在工业领域发展起步晚、水平低、规模小、基础薄弱,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传统原料工业,附加值高的加工工业、制造业不多,高技术产品企业几乎还是空白。 

  虽然边贸数额总量较大,但大多数都是“过境贸易”,只有“交货”没有交易。目前,崇左已成为中国产品通往东盟的主要陆路通道上的主要物流集散地。但是,由于没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的支撑,崇左边境贸易出口的本地化程度不高,只有外贸进出口总值约10%是本市的产品,大部分进出口产品是重庆、浙江等外省客商从原产地直接出口东盟市场的工业产品。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李欣广教授说:“目前,广西和云南的口岸城市都普遍缺乏由产业链条引发的‘进口原产料--工厂加工--进入市场’这样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商贸与加工流程,中越跨国贸物流产业仍然非常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点。”
 
 
  城市依托“短腿”:西南边境地区缺少中心城市依托,现代物流基础基础薄弱,物流业和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偏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分布在广西、云南边境的城市规模很小、功能不全,城市经济不发达,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个口岸具备成为中越边境中心城市的实力。 

  近年来,广西崇左、防城港和云南思茅等边境城市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各种类型的物流运作基础设施仍然还处于不断规划和设计之中,没有形成与边境贸易发展速度匹配的现代物流设施。

  与此同时,这些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等系统分散自办储运的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改变。崇左市商务局副局长严耀新说:“崇左乃至广西原有的一些储运和运输公司虽然挂出‘物’的名称,但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协调机制“短腿”:西南边境地区缺少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统一协调机构,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障碍。来自北京的经济学专家白津夫认为,中越跨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边境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边境城市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凭祥市的一位官员说:“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不少经销商都反映过,边境口岸现行管理体制已经对发展壮大中越跨国物流产业构成不小的障碍。”

  四招齐下方可使中越跨国物流项目“开花结果”

  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博士认为,为了使中越首个国际物流合作项目中越两国之间尽快“开花结果”,简化物流通关程序、采取灵活的人员出入境监管办法、优化运输工具出入境管理办法、构筑便捷的资金流动和银行结算新体系是立竿见影的“良方”。 

  崇左市商务局建议,第一,两国政府部门应协调有关部门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完善口岸快速通关改革,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的通关新模式,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边防、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作业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 

  第二,两国政府部门应协调边境贸易区边防检查站在对人员出入境管理按“一线管出,二线管入”的原则对贸易区实行封闭管理,为方便第三国人到贸易区经商、旅游,对境外进入贸易区的三国商人实行72小时内免签证;双方公民可凭边境人员出入管理部门许可的通行证等有效证件自由进入边境贸易区。

  第三、应执行商务车辆、货运车、旅游客车分类管理办法,推进双方客货运输工具往来的便利化。在崇左市和越南北宁市开展物流运输的货车实行“一辆车子,两张牌子”的做法,既通过两国交警部门认可后,进出中越两国国际物流对接互动港的物流车辆可以同时拥有中国和越南两国的车牌,以减少物流环节、加快运输速度。

  第三、我国崇左市政府和越南北宁省政府加强与银行系统的沟通,支持他们扩展金融业服务范围和领域,增加金融服务品种,建立一个方便、安全、快捷的银行支付结算网络体系,与越南中央银行尽快签订“支付结算与合作协定”,为双方商业银行合作交往提供条件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