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信息服务让吉林扶余农民富裕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3月29日   阅读: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孙春艳   “网络打开,信息涌来;电话一响,黄金万两。”已经在城市里普及了的信息科技,如今在农村成了最为抢眼的致富“宝典”。吉林扶余县从1999年开始着手农业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县科技局成立了县信息中心,目前,已建成电脑网、视听网、语音网、组织网、物流网“五网”联动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信息与农民致富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家住扶余县三岔河镇联盟三社的农民赵玉萍,家里有两个蔬菜大棚,不知什么原因,前些天大棚里的黄瓜秧子出现了黄叶现象,正在犯愁的她在大家的提醒下,拨通了“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电话:“喂,是信息中心吗?我想咨询一下,我家黄瓜苗都干巴了,叶子黄边了,问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在扶余县信息中心,这条电话录音在第一时间内被值班员收听到,不到一个小时,由县里的首席农业专家陈景华给出了答案,并登记在网络上,给出了治疗方法。等赵玉萍再次拨通电话,按照语音提示,她马上就知道了治疗方法。   扶余县信息中心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应用的软件是农业专家病虫草害防治系统、触摸式农业查询系统、农业专家智能语音咨询系统。农业专家智能语音咨询系统就是充分利用农民家里的电话,实现了电脑与电话的互通,含有一万多条的农业信息,可实现对农户的自动语音应答、自动语音查询和智能语音回拨。如果所咨询的问题不在信息库中,可以自动留言,农业专家将在24小时内给出答案。这个系统自2001年开始投入运行,访问量日渐上升,咨询内容包括农业新品种选择、农作物价格、常见病等十分丰富。据扶余县科技局局长李尚君介绍,语音系统开通后,他们又在县电视台开设了“3333信息窗”,将每周的语音信息压缩成标题信息发布,吸引农民拨打电话查询内容。如今,这个平台提供的服务基本上能够满足农民对日常信息的需求。   去年,素有“土豆之乡”的肖家乡白面铺村,全村栽种的土豆突发晚疫病,并且有蔓延的趋势。   土豆一旦受灾,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村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村级信息联络员的周志文看到这种情况,马上给农业专家打电话。对于电脑、电话里不能解决的问题,农技服务车上门服务,农业专家陈景华说:“得知情况后,我第二天就过来了,看到晚疫病已蔓延了,经现场指导、开方、配药,很快把问题解决了。”农技服务车开通一年来,行程6万公里,解决各类问题200多个。   扶余县信息中心成立后,为了促进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又相继在乡镇设立了信息站,还聘请了农村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农村信息员。信息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他们自己靠信息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其他人致富。家住肖家乡白面铺村的村民江洪涛,因为腿勤、脑活、信息广而在四邻八村远近闻名。当年家徒四壁的江洪涛就是靠县里的信息平台获取了种植致富信息,如今他家种的苏子,年收入高达4万多元。江洪涛还凭借自己信息广这一优势,带动全村45家农民种植苏子,产品远销韩国,村民们推选他为村里的“信息联络员”。   据了解,吉林省科技厅今年准备在全省选择4到5个县市开展农业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和示范,“十一五”期间,准备在30个县市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5年内全省基本达到80%,总的科技投入不低于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