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水母网
春节前,莱阳市民张吉坤为老家来的亲友准备了几箱韩国品种的“新高梨”作为礼物,亲友问,莱阳人为什么不送莱阳梨呢?张先生回答,现在的莱阳梨谁能分得清真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与以往相比,莱阳市民年节馈赠亲友已很少再把莱阳梨作为传统礼物了,原因在于:眼下的莱阳梨市场鱼龙混杂,其传统品牌效应正在逐渐缺失。
“莱阳少见莱阳梨”,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但事实的确如此。近几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莱阳全市范围梨园面积已由鼎盛时期的十几万亩萎缩到如今的1.3万亩。莱阳市农业局果树站副站长宋建忠介绍说:“因本地莱阳梨价格逐年偏低,为增加收入,莱阳不少本地的梨农也开始大批量改接外来品种了,比如日本的丰水梨、韩国的新高梨、黄金梨等等,如此一来,莱阳本地梨(茌梨)自然要受到巨大的冲击。长此以往,出现市场萎缩、真假难辨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
莱阳境内不是有很多莱阳梨批发、零售点吗?宋副站长实话实说:“烟青一级路边数十个‘正宗莱阳梨’批售摊点,实际上卖的都是莱西梨、栖霞梨。虽然早在1998年10月28日,莱阳市有关部门已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了‘莱阳梨’商标注册,但由于经费短缺及管理人手不足等原因,这些问题我们根本管不了。”
最近几年,莱阳市的近邻海阳市与栖霞市在建设与推广知名农业品牌的工作上,都走出了不小的“动静”,无论前者的“樱桃节”还是后者的“苹果节”,无不搞得有声有色;反观莱阳本地的“梨花节”,却逐渐衰微,其声势、效果一年不如一年。原因何在?·特派记者姜磊实习生 全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