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永吉:传统农业转型 绿特经济唱主角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2月10日   阅读:

吉林日报   永吉县正在进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型。2005年,该县绿色、特色农产品产值已经达到2亿元,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14.1%,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绿特粮食经济冲出传统模式获高效。今年春节前,永吉县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生产的有机大米,在国内超市每公斤卖到20元。要是在两年前,这样的价格让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想都不敢想。在岔路河开发区的1.5万公顷绿色有机水稻基地上,聚集着20多家粮米加工企业,形成了30万吨的加工能力,部分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在这些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岔路河镇、万昌镇等乡镇的种植户,进行订单生产,形成了“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   棚膜经济改变生产结构唱响“新四季歌”。进入冬季,永吉县岔路河镇利用日光温室生产的草莓,卖出了每公斤20元的高价。通过推广棚膜经济,永吉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县口前镇蓝旗村、大顶子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口前镇党委采取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使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底,全镇日光温室发展到30多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2公顷。该镇被列入我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万昌镇玉华村、岔路河镇西高家村等一些水稻基地村,利用庭院发展棚膜蔬菜种植。岔路河镇从长春引进一家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君子兰,产量达到了45万株,并销往广州、北京等地,成为东北最大的君子兰生产基地。该镇在3年多的时间内,仅日光温室就发展到100多栋,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      园艺特产经济依靠技术进步装满“钱袋”。2005年,永吉县一拉溪镇生产的紫苏产品,出口创汇额排在吉林市前列。在一拉溪镇的带动下,该县紫苏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690公顷。与一拉溪镇紫苏生产一样,近年来,永吉县园艺特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大湖镇金红苹果的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被评为省无公害果品实验示范基地。口前镇下达村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采用液体菌发展地栽黑木耳产业。目前,该县以滑子蘑、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迅速扩大,滑子蘑发展到300万盘、黑木耳发展到近千万袋。一些乡镇还引导农民推广柞蚕高质增产放养技术,提高柞蚕的放养规模和蚕茧质量,2005年该县放养柞蚕800多把。(毛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