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发展是否过快中国去年经济增长率达到9.9%,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原文如此)。这个消息也引发了人们担心:中国经济是否增长过快了?尽管政府为给过热的经济降温而采取措施,但在强有力的投资支持下,许多工厂得以修建,中国的出口压低了全球商品价格,这也加剧了中美的贸易紧张。
生产过剩很危险,它将带来巨大浪费,也会给银行造成巨额不良贷款,还会导致一些行业损失和停产。中国发改委的数据也表明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钢材产量超过国内需求1.2亿吨,正在建设中的炼钢厂还会增加7000万吨产量;随着大量廉价的汽车上市以及汽车产量盲目扩大,汽车厂商去年的利润急剧下降。
但也有人认为对生产过剩的担心被夸大了。虽然各种商品的供应都在增加,但13亿人口的消费能力不应被忽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人对房子、道路和汽车的需求将最终消化掉剩余产品。瑞银投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说:“地方政府要修建科技园和高速路,居民要修建新房子。”由于需求在增长,生产过剩现象最终将消失。(作者皮特·S·古德曼,伊文译)
德国之声2月3日报道,原题: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等两年来,中国力图通过可持续发展使过热的经济降温,但去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表明恐难以如愿。《新苏黎世报》记者从北京发出的报道指出中国经济两大问题———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尤其那些经济上有成就的地区和城市认为,没有理由克制自己利用一切发展的可能性。形势严峻的一个标志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利润率下降。由于供需不平衡,今年价格将继续下跌,竞争将更激烈,企业将承受更大压力。
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政府为刺激个人消费做的努力往往遇到克制购买的顽强态度,加上最近几年许多商品价格下跌,更助长了这一现象。移动电话销售就是个典型例子。”同时,随着农民大量拥入城市,城市出现了新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又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带着这样的矛盾,中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