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荣不知道,上百万的美国人每天在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购物,如果他们想省钱,那么他们很难不选购产自中国的商品。
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表示,尽管近一段时间中美双方贸易争端不断,但双方的经济互补优势将使得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超过3000亿美元。
2004年,中美贸易额达到1696亿元,大约是1979年中美刚建交时的69倍。从那时起,中美贸易保持每年20%的速度增长。
由于在原则问题上仍存在分歧,1日结束的中美纺织品第四轮磋商未能达成一致。
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周出访美国和近期中美高层频频互访暗示着没有什么能阻碍双方的经贸往来。
数据显示,美国超市出售的玩具、衣服、鞋子、电池、箱子、台灯、枕头、计算机、照相机和电视等商品,大约30%来自中国。
“美国已经成为我们公司在海外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张瑞敏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市场的营业额每天最高达到1000万美元。
“我们专为美国顾客设计生产的储存酒的小冰箱非常受欢迎,卖得就像甜点一样好。”张瑞敏说。
相对于中国出口美国的这些便宜的日常生活用品,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看起来要复杂和昂贵得多。
就在这个月初,中国的航空公司签署了42架波音787型飞机的购买协议,目录价格为50.4亿美元。
据悉,未来几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将成为世界民航客机的第二大市场。因此,美国波音公司决定将其新型飞机投放中国市场。
中国对此表示非常欢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说,协议的签署既是中美企业在引进新型飞机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预示着中美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指出,美国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有领先全球的优势,而中国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用品,中美双方不同的贸易结构缘于双方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李雨时说,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后,它的发展重心在高新技术产业,它每年不得不进口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国的商品以其优质低价进入美国市场,并且帮助美国消费者降低了生活开支。
在中美双方贸易增长的同时,一些美国学者也对美中贸易赤字的扩大表示担忧。2004年,按照中国海关的统计,中美贸易赤字大约为803亿美元。
“中美贸易的增长应该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院研究员张燕生表示。
张燕生说,去年中国大陆和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贸易赤字总计超过1000亿美元。为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这些国家的工厂纷纷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而最终的产品也大多销往中国以外的地区。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最终的产品市场。中国只是全球贸易链的一个环节,中美贸易规模有多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日韩转移到中国多少。
此外,销往美国的中国造产品的利润率很低。以一件售价为88美元的玩具地球仪为例,成本为12美元,在利润中,美国商场赚了16美元,美国的贸易公司赚了32美元,香港的中间商赚了20美元,而中国的外贸企业和生产厂商一共只赚得8美元。
美国的耐克公司把它60%的运动鞋拿到中国生产,从中国的运动鞋对美出口中获得了巨额利润。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出口美国的越多,美国就获利越大。
美国的经济在过去十年持续发展,但让世人惊讶的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使得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经济学家认为,大量低价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是美国得以保持物价稳定的重要原因。李雨时认为,在一个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里,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中,贸易互补优势必然推动双边贸易增长,很难说到底是中国还是美国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中获益最大。
女工冯秀荣尽管暂时失去了工作,但她相信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对她有好处。她记得曾经听到的一句话:“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相信自己会很快在另一个充满贸易潜力的行业中找到一份新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