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气头化肥企业来说,过去的主要矛盾只是供气不足,但现在又多了价格上涨问题。部分大化肥装置,自建成以来经常'饥肠辘辘',几乎从来没有吃饱过。最近几年,供气越发紧张,有的化肥企业生产负荷仅能达到一半左右,到了仅能维持生产的地步,有时甚至不得不拉闸停产。2004年11月15日,北方开始取暖,为了保证城市百姓用气,河北沧州大化就彻底停气,而且一停就是几个月,企业损失可想而知。从2005年12月27日起,化肥生产用气每立方米价格提高0.05~0.10元。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在两头夹击下,有人担心气头化肥企业将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应当说,这次天然气涨价,对气头化肥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些管理不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企业垮掉也不是没有可能。但笔者认为,天然气涨价,气头化肥企业也并非就有灭顶之灾。
为了保证国内化肥企业中无论设备还是技术都是'精英'的大化肥企业不致因此垮掉,应当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要继续支持化肥企业。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事关'三农'大局,在政策上必须给予支持。应该说,这次天然气价格上涨,国家主管部门还是'手下留情'的。社会用气每立方米上涨0.05~0.15元,化肥用气每立方米上涨0.05~0.10元,上限比社会用气少0.05元。不过,就这个上涨幅度,对气头化肥企业来说,就已经是难以为继了。以云天化为例,每年仅此就要减少收入6000万元以上,已经抵消了企业大部分利润。有的企业甚至会抵消全部利润。如果天然气价格再涨下去,化肥企业真的就难有活路了。所以,眼下给予气头化肥企业的这个价格,应当相对稳定下来。另外,国家应在税收、化肥售价等方面进一步给气头化肥企业一些优惠政策,以便企业能够生存发展。
第二,化肥企业要迎难而上。天然气涨价,化肥企业雪上加霜,经营无疑将更困难。但企业还是应当有所作为。天然气量少价涨,恐怕是个长期存在并且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气头化肥企业要彻底摆脱困境,有效办法一是要在改变原料上做文章。比如,改上煤化工项目,弥补天然气供应不足,乃至代替天然气;收购一些不景气的小氮肥厂,用他们原来生产低浓度碳铵的合成氨来生产高浓度尿素。二是在技术方面做文章,不断实施技术和工艺改造,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只要真正做出好文章,化肥企业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对气头化肥企业来说,尽管仍要面临'苦日子',但只要把工作做到家,天然气涨价非但不会成为灭顶之灾,相信企业还会有迎来春天的机会。(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