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使农民们的负担进一步减轻,新会近两年减负的情况如何呢?记者从新会区农业部门了解到,新会早于2003年就进行了税费改革,农民种田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
受惠农民达47万
据新会区农业局有关人员介绍,近年来,新会区认真执行中央和省有关政策,积极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2003年新会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新会农民减负总额就达5440万元,人均减负114元,减负率为75%。2004年,新会区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受惠农民达47万。单农业税免征一项,就减轻农民负担1746万元,人均减负37元。
为减轻农民负担,新会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出台有关措施,不再设立任何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项目,严禁以各种达标升级活动的名义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还给予种粮大户直接补贴,2004年全区种粮大户获得直接补贴款高达130多万元。根据省去年出台的的种粮直补政策,补贴面积从30亩/年调整为20亩/年,达到要求的种粮户可以得到每亩每年20元的补助,这无疑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热情。
此外,新会区作为全国100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区)之一,该区农民下田耕作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加上农业税免征,全区水稻平均亩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农民的种粮热情高涨。目前,全区拥有机耕机械2300多台,水稻联合收割机460台,平均每个镇拥有收割机40多台,目前机械收割率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成。
从荒耕到争田种
新会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农村里有不少人千方百计要办“农转非”户口,而现在这些迁出农村的人群却又想方设法回迁农村,争着种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据介绍,近几年来,因为争田的人多了,有关纠纷也明显增多了,去年该局接到投诉十几宗。新会区政府和农业部门对此类纠纷十分重视,积极疏导调解,取得良好的成效。(本报记者 梁长其)
《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