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政策动向 >> 内容阅读
新沂办成一批让农民叫好的“乡村大事”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2月03日   阅读:

新华报业网   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为“三农”办好一镇一村、一家一户迫切想办而办不了的“乡村大事”。新沂市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引领优势,整合优化支农资金的做法,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肯定、推广。   地处苏北的新沂,基层财力有限,农家的家底子很薄,许多地方对“三农”的欠账很多。而即使上面来了支农资金,往往都是被洒杨柳水、方方面面“平衡”掉了,大事办不了,急事办不好。去年,新沂市被列为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他们深入农村调研、科学筛选,分轻重缓急排序,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避免过去项目分散、资金数额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弊端。2005年,全市共实施支农项目23项,项目总投资7856.8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了富民强市进程。   时集镇截水沟全长8.2公里,贯穿全镇南北,是该镇重要的水利设施,但几十年的河床淤积,使其基本丧失了蓄水灌溉和行洪排涝能力。2003年夏季大雨成灾,由于地面积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2.3万亩水稻减产60%,3000亩西瓜绝收。去年,新沂市利用财政整合资金安排了截水沟的疏浚和配套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2.6万亩农田的排灌问题。去年夏季,时集镇降雨达900毫米,但田间积水都能够及时排出,农业生产基本未受到影响,仍然获得丰收。唐店镇杜湖、中河两个村由于受上游山东客水污染,1万亩耕地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农业用水、居民饮水都成了大问题。新沂市投入170万元,启动唐店水源一期工程建设,把清水送到两个村,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两个村的群众把水源工程称为“甜水暖心工程”。   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新沂市发挥财政支农整合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基地等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远大畜禽有限公司利用财政支农打包扶持资金,投资兴建新沂市缘达食品有限公司,新上2万吨肉鸡自动宰杀生产线、500吨配套冷库和禽肉深加工生产线。新安镇黄墩村蔬菜营销协会利用支农资金扶持政策,采取新建1个寿光第五代日光能温室大棚补助5000元,并统一提供优良品种、统一搞好技术服务、统一做好防病治病、优先帮助销售产品的“三统一、一优先”的办法,一下子发展了200个高性能温室大棚,为全市发展高档设施蔬菜生产提供了样板。高流镇花木营销协会利用财政支农整合资金200万元,并自筹150万元,新建5000亩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镇农民新发展花木5000亩,使全镇花木面积发展到2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木之乡。   新沂还努力探索支持“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新形式。他们选取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的时集镇马厂、高流镇耀南、邵店镇沭河、新安镇黄墩等10个村作为生态建设试点村,从支农资金中安排3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10个重点村的村庄道路、排水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时集镇马厂村投入资金150万元,在保证村庄道路、排水设施建设的同时,把“一池三改”作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目前,全村已建沼气238户,已形成厕、圈、池“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格局,群众出行方便、排水顺畅、圈厕卫生、能源自给,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邵店镇沭河村投入58万元,硬化道路3公里,新建下水道1200米,同时大力推进村庄道路两旁及农户庭院绿化,全村林木覆盖率已达95%,呈现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美景。   (来源:/作者:许蔡柱 葛健 倪宝峰 刘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