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专栏 >> 内容阅读
人物:靖远县五合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石生祥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28日   阅读:

甘肃飞天新闻网 通讯员林志国 本网讯:来自靖远县委报道组的消息 提起石生祥,在靖远县五合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在五合乡,从尚书淌的山沟,到白茨林的地头;从白塔的二代日光温室,到田窝的枸杞示范林地;从野马涝的道路整修,到白崖河的渠道衬砌,到处都留有他的足迹。不论是蔬菜种植基地,还是规模粮食产区,都浸透着他的汗水。 1987年,石生祥主动申请,从县农业局调到基层,到五合乡搞农业科技推广,好多人都说他傻,他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应做什么,该做什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也知道农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他常说:“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石生祥刚开始推广地膜玉米种植,大家都不了解,农民们都认为,把塑料铺到地里绝对不会长出庄稼,更不要说好庄稼,有人还说那都是骗人的把戏。石生祥在村民们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在自家地里种了半亩,秋后收了二百多公斤,比原来增产了近两倍。在他的带动下,第二年,地膜玉米种植在当地得到大面积推广。 石生祥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工作认真负责,几乎给自己家里贴不上什么力,家里的活计,基本上都是妻子一个人忙,孩子又要上学,本就微薄的一点工资,大部分都被石生祥买了农技推广方面的材料,再就是做了试验。回到家里,看着忙进忙出的妻子额上的岁月印迹,他有时愧疚得都不敢正视妻子的目光。 凡是认识石生祥的人都说,老石是个和气人。乡上的领导干部都喜欢跟他坐一坐、聊一聊、拉拉家常;对于农民来说,更是喜欢向他问这问那,请教一些农业技术上的问题。在五合乡农业示范园区,经常可以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业余时间,石生祥便挨家挨户的进去,给大家讲些农技方面适用知识,要是听到谁家的大棚蔬菜或是地膜玉米有什么问题,他就主动前去查找原因,进行指导。在农技推广的过程中,石生祥十分注重自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积累、总结,石生祥掌握了不少过硬的技术本领,并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心得。使乡上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渐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模式化的道路。 近年来,石生祥结合当地部分农民科技意识比较淡薄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的分阶断对全乡14个村的部分农民进行了分场集中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数百场次,受训人员累计超过10000人、次,累计发放科普资料数万册。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学到了农作物丰产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初步掌握了农业新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为各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使五合乡作物布局尽快趋于合理,石生祥对全乡农作物的布局进行了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广规范化种植,优化种植模式。在贾寨柯、白塔、刘寨柯等示范点推广地膜小麦、小麦玉米带田、地膜玉米及玉米套种豆类、胡麻套种黄豆等六项规范化种植示范,累计面积达10万亩,全面优化了五合乡作物种植模式。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农业科技含金量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地膜洋芋、二代日光温室蔬菜、枸杞栽植为代表的“白、绿、红”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