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山东菜价大幅攀升折射价格预警机制的缺失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28日   阅读: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27日电(记者王汝堂)入冬以来,作为我国最大菜篮子的山东省,各地蔬菜价格一路上涨,春节临近更是一天一个价,与往年相比,大城市菜价平均上涨四成以上,有些品类的价格甚至上涨了四五倍。采访中一些市民连连叫苦,称如今菜比肉贵,这样下去就吃不起菜了。一些专家认为,这次菜价大幅攀升不仅透露出诸多值得引人注意的信息,而且也反映出政府在农产品价格预警方面的缺位。   菜比肉贵:吃得起肉吃不起菜   25日下午,在济南市梁庄大街市场,50多岁的李老太正在一个蔬菜摊儿前挑黄瓜,当挑到第四根的时候,卖菜的小伙子问李老太:要多少?李老太回答说一斤就行。小伙子说:别再往里拿了,三根就一斤多了!小伙子一扶秤杆:三根黄瓜一斤高高的,三块钱!   李老太叹着气对记者说:也不知咋的,今年冬天菜价涨疯了,黄瓜、茄子、西红柿翻着跟头往上涨。我们一家四口人,一个星期2斤肉就够了,最好的肉也就是七八块钱一斤,花不了十五六块钱。但一个星期吃菜要20多斤,往年便宜时花个三四十块钱就够了,今年冬天每个星期都要支出六七十块。现在是吃得起肉吃不起菜,菜比肉贵多了!   济南市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提供的情况表明,1月下旬与2005年2月初相比蔬菜上市量下降了1成多。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上涨了1元多,涨幅超过四成。30余种家常蔬菜九成以上在涨价,其中涨幅最高的青萝卜价格涨了五倍,黄瓜、大白菜等都涨了一倍以上。   济南市市中区49岁的市民牟云一家三口的单位都不景气,她对记者说:我们全家人每月收入总共也就千把元,水电费得交,馒头得吃,菜便宜时还好过些,现在菜贵成这样,西红柿一块钱一个,黄瓜一块钱一根,怎么还吃得起!入冬以来菜价飞涨,我们家每顿饭三口人只吃一个菜,白菜豆腐多放辣椒,蔬菜当咸菜吃就是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各地的蔬菜一般每年春节前后才会上涨,但今年自从入冬以来菜价就开始一路走高,近年来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涨幅之大更是多年罕见。   山东省农业厅提供的情况表明,不仅济南、青岛这些大城市菜价飞涨,全省17市菜价都在涨。青岛市入冬后菜价很快整体上涨了接近40%,经济欠发达的菏泽市菜价涨得一点都不慢,春节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几乎跟济南市一个价。当地生产的大白菜价格也增长了好几倍。   山东:蔬菜之乡遭遇雾雨雪 南方灾害天气结伴而来   山东省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蔬菜集散地。入冬以来接连遭遇雾雨雪天气,导致蔬菜大幅减产,甚至对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寿光市稻田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冬天不是雪就是雾,能见度好的日子很少,除了喜阴的蘑菇等品种不受影响外,大棚蔬菜大部分遭了殃。有些农户种的黄瓜,还没长大刚刚有小拇指长就发黄了,有的干脆就死了,减产一半以上。正常情况下,大棚黄瓜生长需要13℃~14℃的温度,由于长时间雾雪天气,大棚里温度经常不到10℃,有时甚至降到7℃~8℃。在这样的低温下,黄瓜的根和叶都烂了,谈不上什么收成。   寿光蔬菜集团提供的情况表明,由于雾雨雪天气过多,寿光蔬菜大幅减产,减幅估计在30%以上。某些品种的菜如黄瓜、西红柿等减产甚至超过了五成。寿光批发市场调查发现,这个全国著名的蔬菜集散地,这一段时间本地菜每公斤低于4元的基本没有了。   胶东半岛今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雪灾,许多蔬菜大棚被大雪压塌,导致蔬菜绝产。本来足以自给的一些地方突然之间又需要从外地调运。胶东雪灾期间,寿光市曾专门派出长长的运输车队为胶东送菜支援。   本地菜由于天灾在减产,南方菜同样遭遇气候灾害而大面积减产。寿光市批发市场的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冬季南方气温持续走低,蔬菜生产遇上了与山东省同样的难题,对蔬菜产量影响很大。产量低了,价格自然上涨。蔬菜贩运户从海南省等地进菜,入冬以来每公斤平均已上涨了三四角钱。刚开始南方先涨价,批发价涨上去了,而当地还没涨得这么快,市场价格没能相应提高,有些运销户为此赔了不少钱。现在顺过来了,大家一起涨。   粮增菜减值得关注   菜价飞涨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南方北方同时遭受灾害天气导致蔬菜减产所致,然而,有关人士分析指出,菜价上涨还有更深层次原因。   潍坊市昌乐县一位镇党委书记分析说,现在国家全部免掉了农民的农业税,农民确实高兴,但是农民得到的好处很快就被大幅上涨的农药、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侵吞殆尽。今年农资价格上涨得尤其快,化肥和农药涨了一倍,薄膜也涨了不少,这些增加的成本事实上菜农要承担不少,但仍有一部分会转到菜价上,拉动菜价上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2004年以来持续下滑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更重要,而且是更值得关注的一个原因。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国家对农民种粮实行直补,2004年山东省春播粮食作物就增加了13万亩,冬春瓜菜面积减少47万亩。据了解,这是山东省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瓜菜面积持续增加之后,农业结构首次出现粮增菜减的反向调整趋势。   2005年粮增菜减的趋势仍在延续。山东省农业厅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介绍说,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最近两年明显增加,粮食面积在扩大,蔬菜面积相应减少。尤其是一些并非蔬菜主产区种植的低效蔬菜面积下降,导致总产量降低。而这是造成山东省菜价逐步上涨的主要因素。以济南市为例,冬春蔬菜种植面积为17.4万亩,上个冬春种植面积为18.5万亩,减少1万多亩。   政府应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伸出有形之手   农业专家认为,蔬菜生产与民生息息相关,价格大起大落会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利影响。2004年下半年,山东农村的大白菜堆积如山,每公斤几分钱仍卖不出去,菜农欲哭无泪;一年之后的现在,蔬菜价格又出现飞涨,菜比肉贵,百姓叫苦不迭。   2004年初冬,记者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采访时看到,一些农民的地里白菜堆成了小山。当时一位50多岁的老农唉声叹气地对记者说,今年白菜贱得让人揪心,扒掉帮子也只能卖3分钱一斤。拉到城里卖,还要花30多块钱的油钱。种子、化肥、浇水,每亩已花去300多元开支,不能再赔了,运啥?烂在地里算了。   当时就有专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多数农民与供求分析数据隔着几道坎,习惯凭经验种植。聊城一带农民早一年种大白菜赚了钱,每公斤达0.50元,2004年就纷纷种起白菜。等白菜大量上市后,批发价已降至每公斤0.1元,为1994年以来同期最低价。专家就此开出以下药方: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信息平台,沟通、协调和传递农副产品供求信息,菜农可以根据供求信息提前调整蔬菜种植面积和品种。   但到2005年,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与一年前相比,蔬菜价格翻了个,贱极而贵走向另一个极端。山东省农业厅一位蔬菜专家分析说,现在农业信息网倒是有了,但这些农业信息往往是一些滞后的信息,不能作为引导农民种植的预警。虽然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市场化,但由于我国农户过于分散的特点,政府有形之手不能放弃,农产品预警机制需要加紧建立,通过对上年产销情况、天气变化趋势等各种因素提前进行综合分析,对农民种植粮、棉、蔬菜等进行有效引导,以走出类似蔬菜种植这种过冷过热、价格忽高忽低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