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农业机械 >> 内容阅读
辽宁“十五”农机化发展亮点频闪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27日   阅读:

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刘玉 “十五”期间,辽宁省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和梯次推进”的方针,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亮点频现。 保护性耕作的突破,是辽宁省农机部门工作颇有成效的重要表现。“十五”期间,中央和省安排大量农机专项资金分别用于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农机抗灾救灾、保护性耕作、农用航空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农机化科技推广等项目。全省召开各级保护性耕作机具现场演示会210次,技术培训班215(次),培训管理和技术人员2.5万(人次),投入资金1.15亿元进行保护地耕作的试验和示范基地建设。在阜新、彰武、凌源、绥中、康平、法库和朝阳等辽西北干旱区建立起32个省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达53千公顷,辐射面积106千公顷,增产粮食7600万公斤,农民节本增效1.3亿元,初步走出以机械化为手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五年来,辽宁省的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也有了新的突破。省农机部门在抓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重点在棚菜、牧草、林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上下功夫,通过资金补贴、项目拉动、信息宣传、完善服务等多方面工作,使粮食、蔬菜、肉类、奶类、林果、水产和牧业等七大主导产业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花生、薯类、山野菜、中草药、林果、牧草和食用菌等20多种促进农民增收的节本增效新机具已大显身手;农用飞机、激光平地机、卫星定位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已开始陆续装备农业。 5年来,辽宁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机具装备示范基地,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级各类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110个,建设规模20万公顷,辐射面积40万公顷。示范基地涵盖了农、林、牧、副、渔各个领域,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21%和49%。 提交人: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 liuyu 责任编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何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