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德州政务网
德州市供销社系统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培植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全系统利润首超亿元大关,达10237万元,同比增长162%。系统内有五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供销总社重点龙头企业”。
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
他们因地制宜,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销售和深加工为主的龙头骨干企业,在助农增收中发展壮大了一批供销社的台柱子企业,并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有12家企业入围全国供销总社百强企业行列。
禹城环宇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生产广泛用于食品行业的高科技产品低聚糖,几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率占80%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低聚糖生产基地,被列为全省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禹城东方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利用玉米芯制取低聚木糖,产品可替代蔗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等领域,在国内首家实现了低聚木糖的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是目前德州市唯一承担国家“863”计划任务的企业,被评为全国供销总社“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经理程少博荣膺第13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成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年。陵县棉纺织有限公司注重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已跻身全国大型企业行列。他们实施资本扩张战略,兼并了绿源集团和一家大型棉花加工企业,增上了热电厂,大大增强了企业实力。禹城东方大厦、贸易大厦、鸿福大厦拓宽经营渠道,积极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业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牢牢占领了城区市场,成为当地日用品零售业的龙头老大。
招商引资增强服务实力。
全市供销社系统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供销社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引进了一大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全年共引进项目60多个,引资总额达5亿多元。德州银龙棉业集团投资1.7亿元的“德州黄河棉花交易市场”项目,是全国三大区域性棉花交易市场之一,于去年9月建成投入运营。
德州农资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地11000平方米的“农资交易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各县市区供销社积极洽谈引进项目和资金,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借船出海,借鸡生蛋,谋求发展。齐河县供销社共引进项目7个,引进资金2.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和台湾农业风情园两个项目,投资达2亿元。
连锁经营构筑新网络。
各县市区供销社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的经营网络,目前已有8处联华超市加盟店开业,全系统各类超市已发展到60多家。禹城市供销社已发展乡镇连锁超市5个,组建农村综合服务社48个,村级服务站450处,构筑起县、乡、村三级现代化的经营服务网络。
各县市区社积极实施农资连锁配送集团化经营,努力构筑营销网络,保证了优质化肥的供应,全年供应化肥120多万标准吨,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齐河县供销社以县农资公司为核心,以21处基层社农资分公司为依托,以322个村级综合服务站为网络,实行了“六统一”农资集团化连锁经营,占领了本县90%的农资市场。
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
11个县市区供销社依托基层供销社,大力兴办种植、养殖、服务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站,全方位开拓农村市场。目前,全系统共兴办专业社200多家、村级综合服务站2300多个。齐河县养猪专业合作社在10个乡镇吸收养殖大户入社185户,实行基地集中育种,农户分散养殖,技物配套服务,联合市场营销,繁育供应仔猪1.2万头,生猪存栏9万头,实现销售收入6100万元,增加农民收益380万元。禹城市社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组建了种植、养殖、果品运销、农资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12处,发展社员1000余户,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闯出一条富民兴社的新路子。
行业协会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德州市供销社把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作为延伸为农服务网络、扩大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的战略措施来抓,相继成立了棉花协会和农资协会,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十余个。德州市农资协会成立后,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去年9月与工商部门联合开展了“农民用肥放心企业(店)”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放心企业”20家,“放心店”64家。此项活动社会反响较大,《农民日报》等10余家报刊及新华网、山东政府网等30多个网站予以登载,德州市委刘焕立副书记专门做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德州市棉花协会与市发改委、工商局、质监局、农发行联合开展了评选全市棉花行业“重点龙头企业”活动,共评选出48个“重点龙头企业”,增强了棉花企业的质量意识。
责任编辑 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