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类果蔬可以按农户的需要随时采摘,有一类花卉可以离开土壤生长繁育。这种最新的“循环式半水培”蔬菜和“水生花卉”已经在我县兰亭镇的谢家坞村扎下根基,并将投入生产。据了解,这一投资500多万元的农技项目在当地近800亩的山地上进行开发以来,已经与德国一家公司达成了产品出口意向。
穿过一座座山岭,记者来到谢家坞村谢坞堤山岭脚下,一大片用钢管搭起的大棚整齐地出现在眼前,大棚里面安装了水培蔬菜所必需的水槽、大池、回水池以及恒温通风设备等。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水培技术是从日本和韩国引入,并与上海农科所合作,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因此从去年10月起各项工作就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从今年3月开始,他们将种植草莓、西红柿、生菜、辣椒、野生芡实等5种蔬菜做试验,试验成功后将全面推开。
据了解,传统的蔬菜瓜果一般1年仅有一次采摘期,而且大多是一些带泥的成品。之所以1年只能采摘一次,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跟不上。而使用这种水培技术后,完全没有泥土,只是加入了科学元素,像氮、磷、钾等,作物长期吸收后能始终保持旺盛期,而其中所用的特殊的“水”,就是其“营养液”,它能使作物始终生长。目前,初步估计试验期为3个月,届时西红柿1年可采摘5批,辣椒1年可有9个月的采摘期,使用水培技术的果蔬类产品的附价值将增加7-10倍。
兰亭镇谢家坞村地处我县半山区,种花和养花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收入,但一些常规品种的花木由于科技含量低,无法走出国门,出现了积压现象。同时,一些西欧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大都规定有泥土的花木和蔬菜不能带进高档宾馆及公共场所,必须是半无土栽培,这就给以“绿色蔬菜”而著称的水培植物和水生花卉带来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据了解,为了搞好这一水培植物和水生花卉,目前一个相应的研究所已经注册成立,并由1名博士生和13名大学生负责专题攻关。
(本报记者 吕福安 文并摄)
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