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专栏 >> 内容阅读
带领和引导农民群众走上了科学种田和科技致富的道路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24日   阅读:

抚顺新闻网 去年,由市科协和市农委联手策划和组织实施的“百、千、万技术服务对接工程”,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通过技术服务对接活动的开展,全市农村各业累计增收达4000万元以上,因此“百、千、万技术服务对接工程”被广大农民称之为-- 从去年初开始,市科协与市农委联手组织开展了“百、千、万技术服务对接工程”。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市近二百名农业科技专家怀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广大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顶酷暑、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带领和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走上了科学种田和科技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在这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技术服务对接活动中,全市共有 191名农学、园艺、果树、植保、农机、畜牧、兽医等方面的农业技术专家,先后对2000多个农村科技示范户进行了技术服务对接,技术服务对接涉及了粮食生产、畜禽养殖、农机作业和蔬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种植等多项产业和多种领域,共辐射带动两万多户农民初步实现了科学种田或科学养殖,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显示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通过技术对接服务活动的开展,全市农村共增产粮食 1500万公斤、蔬菜 500万公斤、食用菌80万公斤,为养殖业增加效益1500万元,各业累计增加收入总数达到4000多万元,使农民人均增加了 50元的收入。 特别是通过“百、千、万技术对接服务工程”的开展,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帮助农民实现科技致富为己任的优秀农业科技干部。食用菌技术专家孙本善,是一位责任心和事业心极强的老同志,去年一年他多次自费打车到到夏家堡镇金家窝棚村向农户传授香菇冷棚地栽技术,不但对该村的 30多个种菇专业户悉心进行技术指导,还通过召开现场会和面对面讲解种菇技术要领,使这个村的另外 300多个农户也走上了养菇致富之路。村民刘兴斌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利用自家庭院修建了占地 0.9亩的两座养菇大棚,去年生产香菇 5000多公斤,纯收入达到12000多元。同时,他还通过及时纠正村民的一些错误种植方法,为农民减少了十几万元的经济损失。由于需要经常用电话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他每月的手机费和电话费加起来要 200多元,但他却始终认为,只要能帮助乡亲们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花多少电话费都值得。去年 6月,清原某村的50万只蛋鸡饲养区出现疫情,大批蛋鸡死亡。畜牧中心兽医站站长侯秉义迅速带领有关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经过仔细观察和科学诊断,确诊为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并立即采取了紧急防治措施,为农民避免了更大的 经济损失。 市科协主席陈允杰和市农委主任叶德明告诉记者,随着“百、千、万技术服务对接工程”的深入开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崭新服务机制。由于开动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直通车”,一方面使先进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能够直接到村、到户、到田,通过农业技术专家们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传授和指导,不仅调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促进了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模式上的迅速转变。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的农业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能够有针对性指导农民把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通过节本增效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实惠。 记者马明 责任编辑: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