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辽宁日报
“现在做饭可省劲了,划一根火柴就行,跟城里一样”。1月中旬,我们见到朱宝玉时他正在准备出去置办年货,听明我们的来意,他放下手里的活儿,拧开阀门、点燃沼气,蓝色的火苗在盘上欢快地跳跃起来。绥中县葛家乡石棚村村民朱宝玉发展“四位一体”农业四五年了,每年猪、菜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他激动地说:“是‘四位一体’生态农业让我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在该县王宝镇有一个高效农业园区———绿野庄园,庄园内菜棚座座,猪舍排排。生猪膘肥体壮,蔬菜绿如翡翠。修建的沼气池,使整个庄园干净整洁。庄园主人李春燕说:“厕所、圈舍的人畜粪尿冲入池中,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供烧饭、点灯用。而池中的废液、废渣又是上好的绿色环保农家肥,把它作棚菜底肥,出产的棚菜形正、色鲜、口感好。”
绥中县在发展生产,带领全县农民致富的进程中,立足资源,立足生态和谐,科学合理发展,制定生态节约型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鼓励和扶持全县农民进行新能源建设,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以沼气为纽带,以改造厕所、圈舍及烧饭方式的“一池三改”和集沼气、大棚、厕所、圈舍“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改变了全县农村的生态、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用沼气烧饭,每年可节省柴钱300元。用生成的废渣、废液作棚菜底肥,可节省化肥1000多元,每户可获效益近2000元。
绥中县是棚菜生产大县,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棚菜生产。由于连年发展,该县的棚菜在许多乡镇已小有规模,群众对这项产业也非常认可。但日益增长的大棚使得几个棚菜主产乡镇的土地资源出现紧张。为使大棚在山地成功着陆,该县根据山区乡镇的自身现状,进行土地整理开发,政府提供的水电配套,信贷政策也相应启动,并在棚菜集中的宽邦、葛家等地的交界处修建了营利蔬菜批发市场,掀起了一股山乡建棚热。短短几年,该县就在山上建起新型暖棚2万余个,节约土地3万余亩。